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吉林延边盘道村:曲折脱贫路上的长远眼光

2019-07-09 21:06:48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7月9日电(赵宽)7月初,长白山南麓。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吉林延边松江镇盘道村就坐落于山路蜿蜒的群山之间,山高路远曾是制约当地发展的一大难题。

从“输血”到“造血”

“大果榛子今年就要结果了!”

半山腰上,一名农户正喜笑颜开。三年来,大果榛子的成长,亦见证了盘道村的“成长”。

2016年3月,侯志国由省卫生计生委派驻盘道村任第一书记,“刚来的时候看到这个村里没有任何产业,村里欠债1万多元,当时我就捏了一把汗。”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侯志国挨家挨户走访,发现村里存在青壮年劳动力外迁严重、基础设施落后、村民脱贫思想不积极等问题。3月28日这天,侯志国确定了盘道村脱贫攻坚的两大项目——笨榨油坊作为“输血”项目,要尽快见收益;种植大果榛子作为“造血”项目,要长期解决脱贫问题。

1.jpg

侯志国在与农户交流大果榛子的长势。

侯志国告诉我们,黄豆是盘道村一直以来的主要种植作物,以往当地的农户都是以销售黄豆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他就依托大家熟悉的黄豆和长白山优质的苏籽在村里建起了“笨榨油坊”。“‘笨榨’指的是工艺,我们这个工艺不是化学起油。”

用自己种植的黄豆,再亲手去榨油,盘道村的笨榨油坊注入了村里所有贫困户以及所有成员的心血,引领农户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油坊投产仅一年后,2017年的纯收入就达到20万元,全村贫困户人均增收5000余元。

相比笨榨油坊,侯志国关于种植大果榛子的想法则遇到了很大阻力。项目刚一提出,全村55户贫困户里只有28户赞成。

“根源还是在观念”,侯志国说,“多数贫困户还是有一种‘等、靠、要’的思想,他们认为大果榛子三年才能结果,生长周期长,短时间内见不到效益,所以不愿意。还有人觉得这个第一书记没有农村工作经验,想法不靠谱,可能只是来村里混几天,他们心里没底。”

最终,由村书记王金龙出面担保,侯志国从本村种植大户手中赊了10万多元的榛子苗,并在4月20日前全部种植完毕。“我把榛子苗给大伙儿,他们不用花钱,有人告诉他们怎么种,但他得自己来除草、打药,得干活儿,不希望农户们只认种黄豆,只认着眼前。”

2.jpg

站在种植大果榛子树的山坡上望向盘道村。

在盘道村,贫困户户均拥有2.8亩地,共计种植大果榛子147亩。今年结果后,户均可实现增收8000余元。据了解,大果榛子的丰果期能有20-30年,盘道村现有贫困户将长期解决贫困问题。而这,正是侯志国引导大伙儿种植大果榛子的初衷。

2018年,侯志国还带领村干部居安思危、谋划长远。他利用油坊收益的结余资金投入10.5万元,为村集体流转了15亩土地,加种了2500棵大果榛子。侯志国相信,这带来的长远收益能够为未来20到30年间,本村可能产生的新贫困户提供一定的保障资金。“以后谁再贫困了,村里有自己的产业能应对。另外呢,村里还没有工会这个组织,但是咱们可以有个像‘工会’似的组织。”

3.jpg

侯志国在介绍盘道村脱贫攻坚情况。

“因户设岗”带动自主脱贫

在侯志国的带领下,盘道村由“负债村”转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盘道村贫困户收入几乎是一年翻一番。但他发现,每当年底给贫困户分红后,总是有个别户,找他商量看看下一年自己能否也当一回贫困户。而且,部分贫困户不但不想方设法积极脱贫,反而把原有自家养了多年的牛说成是子女的,更有甚者直接将牛卖掉,把原先自己还能创收的部分变成零,打算完全依靠分红来脱贫。

“我不想看到盘道村扶贫‘越扶越贫’,村里不能养懒汉,分红不能一分了之。”侯志国思来想去,最终与村党支部共同做出了取消贫困户分红的决定,并提出了《关于盘道村开展因户设岗 因户雇工方案》。盘道村于2018年初率先在全镇开展因户设岗。村里设立包括街道清扫员、卫生监督员,河道巡查员等16个岗位,贫困户要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工作,一年的收入在1000元左右。

2018年4月,盘道村的成功做法得到松江镇全面推广。2018年6月,做法得到安图县全面推广。2018年7月,松江镇把“因户设岗”和松江镇创新的“自主脱贫九条奖励措施”共同列为“松江镇自主脱贫双九条”。

通过“因户设岗”、“自主脱贫九条奖励措施”的实施,盘道村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分红行为,有效地激发了老百姓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化解了个别户想当贫困户想法,也为在扶贫路上共同奋战的全体“战友”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4.jpg

通往盘道村的山路。

因户施策 授人以渔

“李玉芬这个家庭确实很困难”。十年前,李玉芬就得了风湿性关节炎,手指变形,干不了体力活。情况更糟的是,19岁的孙子身患脑瘫,导致一手一脚残疾,几年里带孙子看病使这个家庭欠下了累累的外债。一个19岁的孩子,本应是读书或工作的年纪,却因残疾一次次碰壁。

为了解决李玉芬家的实际困难,盘道村先把李玉芬家纳入了第一批危房改造户,初步解决了她的住房困难。同时,侯志国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想,“因户施策,就要抓住重点。要想长期解决李玉芬脱贫问题,她孙子能否就业才是关键。”

侯志国沟通协调了多家单位,最终却是无果而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省卫生健康委每年有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项目,毕业后可以回到村里当村医,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刻向省里申请,为盘道村争取到了名额。“包括李玉芬的孙子在内,我们一共有3名贫困户子女在吉林卫校上学,有的现在已经回到镇里的卫生院开始实习了。”

“原先的路是这样的”,侯志国打了个比方,“就像在钢丝绳上跳舞”。三年来,盘道村一共投入1500多万元,“我们把村集体(油坊)的收入、这些靠产业实现的收益有效利用了起来,使我们村容村貌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善。因为改了电取暖,到冬天的时候,我们村部屋里都是人,老百姓在这儿唱歌、跳舞,组织阵地有人了!”

“盘盘”脱贫路,盘道村走得踏实。收获在今朝,但不止于今朝。

在安图县脱贫攻坚纪实展馆一块并不显眼的橱窗里,摆放着一沓明信片。明信片上,是驻各村第一书记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侯志国这样写道,“为了未来的你能够怀着荣誉感,见证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此时的我一定加倍努力!”

责编:周璇、彭宁铃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