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2019-06-30 15:28:28来源:海外网
字号:

据央视网消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国务院扶贫办以及青海、四川、山西扶贫一线的干部代表,围绕“聚焦深度 攻坚克难”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会上,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介绍说,全国开展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已经整整两年,现在离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有554天,不到一年半时间,截至目前,全国确定的334个深度贫困县仍然是攻坚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最突出的短板。

扶贫,一直在进行,在这个队伍里,也一直都有军人的身影。

他们有的是上过战场的英雄,有的是普通的战士,也有的还是扛着一道杠的军校学员……

他们说自己很平凡,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总有人说他们不平凡,一件“小事”坚持多年,他们改变了一个地区。

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独腿英雄”带头开荒,

人均年收入增加7倍

640.webp.jpg

10年前,这里曾是寸草不生的荒山头,附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10年后,乌江河畔的贵州思南县万家山几千亩茶园一碧万顷,人均年收入增加了近7倍。

带头开荒的人叫王明礼,在一场自卫反击战中,王明礼为救战友被炮火击中,失去了一条左腿,只能靠假肢支撑前行。

1985年,王明礼脱下军装回到思南县总工会工作,在收发员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2000年,王明礼又主动请缨下乡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先后有8个村子都留下了他奋斗的身影。

640.webp (1).jpg

王明礼带领几名退伍军人开垦荒地。

驻村期间,王明礼发现一些乡亲们饱受贫困之苦,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他们做些实事。

2008年,王明礼看到思南大规模发展生态茶产业,他和几个退伍战友一起,带领愿意加入的村民,在海拔上千米的荒山上搭起了帐篷,没日没夜地开荒种茶。经过300多个日夜的艰辛劳作,1000多亩荒地终于变为规整的茶园。

640.webp (2).jpg

王明礼(右)带领村民在茶园劳作。

第二年,王明礼和战友们成立了鼎盛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以“党支部+退伍军人+企业+基地+农民”的模式,创建思南县退伍军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近年来,公司将茶园面积拓展到4000多亩,成为全县面积最大的生态茶叶基地。周边6个贫困村的村民在茶园从事集中摘茶、除草施肥等工作,每天都有上百元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从800多元,快速提升至近万元。

当年,在保卫祖国的战场上,他浴血奋战,舍生忘死,彰显了革命军人的铁血担当;今天,在扶贫攻坚的战役中,他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再次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

为了大凉山,

他向战友“讨”了一吨旧衣服

640.webp (3).jpg

四川大凉山(资料图)

石山,一个其貌不扬、面色黝黑的“山里娃”,是从四川大凉山走出来的。大学毕业后,石山入伍,不论辗转驻地,还是岗位变动,他都放不下家乡那些连书都读不起的娃们。

石山从来不吃零食,袜子穿得破了洞都不舍得扔,牙膏用到挤不出了就用剪刀把牙膏皮剪开来接着使……从最开始的一千三百多块到后来几千块的工资,石山抠了又抠,就是为了给孩子们多存点钱。每次发工资后,他都会到邮局寄出给家乡孩子们的汇款单。

640.webp (4).jpg

一张张邮递单(部分),正是那点滴的关怀汇聚。

2009年,石山接到老爹打来的“告状电话”。寄回家的钱,部分家长没有用到孩子身上,气得石山吹胡子瞪眼,冷静下来后,他意识到“扶贫还得先扶志”。

当注意到有战友把过时的衣物扔进垃圾桶,石山想到家乡那些一年四季只有一身衣服,不论酷暑严寒下地连拖鞋都舍不得穿的孩子们,感到十分心痛。

刚开始,石山抹不开面子,就趁着夜黑,悄悄把垃圾桶里的衣服捡出来,洗得干干净净,消毒打包后,再通过公益组织寄向老家大凉山。后来索性不管不顾,放下面子,只要见着战友扔旧衣服,石山就去讨。

640.webp (5).jpg

石山逐一整理战友们捐赠的衣物。

“我是从那儿走出来的娃,那时家里条件也不好,听说我考上大学,全村人你送一篮鸡蛋,他给半包米,都发自内心地为我能从山里考上大学感到高兴。”

去学校报到那天,大凉山里烟雨朦胧,村里老少穿过泥泞的小道都到村口来送他。石山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裤腿上全是泥浆,但脸上挂着的笑容却格外甜。

640.webp (6).jpg

衣物抵达大凉山,孩子们兴高采烈。

石山为人低调,但在 “要衣服”这件事上,他却一直“大张旗鼓”。

“你们不要的,家属小孩不要的衣服,只要不是破的,都拿来给我”,平时不善言辞的石山,经常在中队点完名后“硬凑”上来说两句。

几十件衣服,石山自己洗好,打包,背到距营区几公里远的邮局。后来战友们自发为石山的“爱心事业”奔走相告,于是大队、团里的旧衣服纷至沓来,甚至一些新衣服也送来了。

从2009年到去年,石山总共为山区的乡亲和孩子们募集到衣服一吨多。

军校师生

九年帮助百名山区儿童重回课堂

640.webp (7).jpg

从南京到贵州,从军校校园到偏远山区,看似不搭边的两个地方,因为多年前的一次爱心活动,它们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

640.webp (8).jpg

时间拉回到2009年,家住贵州的军校学员谢开武和袁道银在网络上了解到山区儿童就学困难,二人来到了纳雍县野鸡落村了解情况,经过实地调研,他们发现这里经济条件十分落后,很多孩子都因为种种原因上不了学。

从纳雍县野鸡落村回到学校,谢开武和袁道银在一次交流会上把资助学生的想法说了出来,他们的这一想法引起了该院师生的关注,并且为之成立了“爱心向黔进”的爱心团队。

640.webp (9).jpg

孩子们排队领取学员们捐赠的衣服、文具、书籍等物品。

640.webp (10).jpg

孩子们使用崭新的桌椅上课。

学校师生建立了助学基金,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很多在校官兵、家属以及地方大学生在了解情况后纷纷加入到了爱心行动中来,一起帮助山区孩子们实现“读书梦”。

爱心由水滴汇成江河,一笔笔爱心钱款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爱心团队的公开账户里。钱虽不多,但每一分都充满了关爱与牵挂。

640.webp (11).jpg

一张张照片记录着官兵爱心活动的点点滴滴。

在10年的时间里,爱心传递资助活动早已在野鸡落村家喻户晓。这些年,爱心团队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先后为孩子们送去了许多钱款和物资,并且建立长期帮扶机制,设立“爱心基金”累计帮助几百名孩子重回课堂。

上千名军校学子接力传递,虽然学员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爱心活动从未间断。

来自人民,服务人民

是他们的初心

这是他们的故事

也是这个国家、这个时代的故事

也许世界上还有很多

困难的人、困难的地区

愿我们大家都有一颗善良之心

愿这个世界,充满爱(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责编:张嘉诚、张青津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