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 ——我家的年味

2019-02-14 05:22:15来源:海外网
字号:

时光的沙漏重新装满时,我们的“回乡偶书”又与读者朋友见面了。

这是本报持续多年的传统。每年春节我们带着浓烈的感情回家,带着满心的希望返京,在农历新旧年交接之际,与故乡重逢,与家人相聚。这是特殊的情感纽带,作为记者,一年之中我们与形形色色的人、色彩斑斓的事打交道,我们倾听世界也描述世界,我们寻找故事也讲述故事,我们走遍中国并写遍中国,我们前往严肃、隆重的场合,我们传递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但是,唯有在春节这几天,我们重新变成儿子、女儿、丈夫、妻子,我们在家的港湾里辞旧迎新。

每年,在“回乡偶书”里,我们的报道对象不是别人,只是家人;在“回乡偶书”里,我们不需要特地采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家庭,是千千万万个幸福美满家庭的一分子;我们的家人,是生活日渐美好的人民的一分子。我们写下自家的团圆故事,因为这些故事与读者的故事一起,构成又一个和谐美好的春节。

今年,我们的6个故事同样来自天南海北,既有时光荏苒的况味,也有指尖微信里的温情,我们与您分享,也期待新的一年讲述更多更好的中国故事。

(本报记者  刘少华)

福建厦门:

老爸回到16岁

本报记者  叶晓楠

父亲是江西人,不过,福建厦门对他而言,无异于第二故乡。上世纪70年代,年仅16岁的父亲,在厦门当了6年兵,把他人生中最青春的年华,浇灌在厦门的山山水水。

时光飞逝,一晃40多年过去了,父亲总是念叨着要带母亲去厦门转转,看看他当年站岗放哨的地方,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行。

好在父亲的愿望在这个春节实现了,我们一家仨口陪着父母亲,一起在厦门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一路上,向来严肃的父亲表现得很兴奋,到了厦门更是兴致勃勃,火车站、厦门大学、海滩、鹭江大厦……眼前繁华的城市,渐渐与他记忆里的那个城市融为一体。

在海边的胡里山炮台附近,父亲开心地说,足足有一年的时间,他站岗的哨位,就在这个炮台附近。当年,他在这片海里学会了游泳,习惯了闽南的饮食,更听遍了昼夜不息的海浪声。

我们在鼓浪屿上转了好几个小时,这个小岛依然秀美,游人络绎不绝,商店客栈林立,日光岩依旧岿然屹立,而父亲的老朋友或许早就搬了家,直到我们离开也没能联系上。尽管有了这点小遗憾,可是看到如今的鼓浪屿,很多老建筑得到了良好的保护,街道整洁安静,一派富足祥和的景象,父亲还是很高兴。

在厦门的海滩,父亲一坐就是一个下午,我问他,您想什么呢?他说:什么也没想。多少年了,我无数次地盼,什么时候能再回到这片海边,再坐上这么一回,再吹吹海风,听听浪花声,那就好了,现在,我的心愿实现了……

山东烟台:

年味是关爱的味道

本报记者  潘旭涛

“年味淡了。”这几年,每到春节,经常听到这样的感叹。

小时候,过年的确很热闹。我家在山东烟台,当时我们住在父母工作单位的大院里,大年初一早上,大院里的人互相串门拜年、问好、欢笑,气氛很热烈。

父母出门拜年,我就留守在家中。留守其实是一个挺重要的角色,一上午,我要“接待”几十拨来拜年的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喊句“叔叔、阿姨,过年好!”还要再说一句:“进来坐坐吧。”

后来,我们搬家了,虽然还在烟台,但是离原来的地方整整180公里,于是,我家的春节突然变得安静了许多。初一早上,没有人登门拜年了。刚开始,家里人不适应,觉得这样一点儿不像过年。

换一个角度想,互相拜年、出外聚会的时间少了,家人之间单独相处的时间就长了。于是,这些年我体会到,年味更多的是关爱的味道。

在家吃饭,吃到合胃口的菜,不自觉地就会说一句:“这个好吃!”十有八九,母亲的下一句话就是:“带些回北京吧。这个海蛎子是你爸到渔船上买的,这个加吉鱼特别鲜……”“不用了,网上都能买到。”每次我回绝之后,母亲脸上的表情都会有些失落。有时我也不忍心拒绝老人的好意,就只能答应“少带一点回去”。于是,每年过年母亲都会抱怨我的行李箱太小。

在回京的火车上,我刷到一段抖音小视频。一位外国朋友问中国人:春节车票那么难买,你们为什么非要回家呢?他不明白,团聚是春节最本质的意义,而团聚是为了家人更好地表达关爱。我想,只要家人间的关爱在,年味就不会变淡。

北京:

新家里不一样的年

本报记者  杨俊峰

今年春节,是我在北京过的第一个春节。

2018年,工作在北京的我,终于把家也安在了北京。为了让父母过个不一样的年,我特意把他们接到北京,体会一下在首都过年的感觉。

“好像来了北京就能到中央电视台现场看春晚了。”进家门的时候,母亲笑着跟我说。

我的家庭是一个“移民”家庭。如果从父亲那一辈算起,我就是“移民”的第二代人了。上世纪80年代,生在黄土高原、长在晋西北农村的父亲,乘着改革的春风,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

父亲要去的城市是石家庄。记得刚收到通知书的时候,奶奶很不理解。她问父亲:“怎么刚从这个村里考出来,又到那个庄里去上学了?”

就这样,父亲从贫穷的村子里走出来,后来在太原安了家,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

而现在,在北京成家立业的我,则实现了从中部地区到东部发达城市的“移民”。

与老家相比,北京的年安静而梦幻。街道两侧的红灯笼一眼望不到边,红色成为节日里最温暖的颜色。夜里千门万户彩灯亮起,整座城市璀璨得就像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水晶。

母亲端上了饺子,还是家乡的味道。一家人边吃年夜饭边看春晚,快乐而温馨。只要身边有家人相伴,所在即是故乡。


责编:汪梦唐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