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新模式,京东构筑“无界”公益生态

2019-01-10 19:27:23来源:海外网
字号:

近日,2018中国社会责任公益盛典暨第十一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峰会在京举行,京东集团在本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峰会上获得杰出企业奖。而在2018年,京东集团发布2013-2018中英文版两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全景展现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在京东的落地实施情况,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认可作序。在迈向无界零售和品质经济新时代的同时,京东也在不断思考企业在社会和环境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

如你所知,传统慈善往往只是一个单向的输血过程,捐物也好捐钱也罢,慈善行为起于此又止于此。今时不同往日,若再按照此番慈善思路行事,有两个问题势必挥之不去:一是物质资源的配置低下,浪费在所难免,且再多的“授人以鱼”,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是由于慈善活动不透明,管理机制不完善,“暗箱操作”是看得见的,信任缺失也就自然而然。

“科技+公益”,让公益提效保质

现代公益有四个基本的鲜明特征,即理性化、组织化、职业化和专业化。原因也很好理解,举个例子,当前社会公益慈善面临的信任危机,归根结底在于捐赠人、公益机构、企业与受捐赠人等各方的“连接”没有打通,信息流通不够顺畅,操作程序不够规范,“我”捐的钱有没有及时到“他”的手上,“我们”关心的“他们”有没有真正脱贫,如果“我”和“我们”没有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当然会心生怀疑。

也正因如此,除了职能部门与公益组织在这方面需尽职尽责,企业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能力越大,在公益慈善方面的贡献也该越大,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只是因为企业自身的商业影响力能转换为公益号召力,企业掌握的先进科技力量、高效率的管理流程以及走在时代前面的思维逻辑,会对整个公益事业起到重构的作用。

先拿京东的“科技+公益”来说,甭管是利用无人机给四川凉山的“悬崖村”运输药品,还是借助区块链技术,给每位捐助过爱心的人士发送一条含有京东区块链追溯证书的公益项目追溯流程链接,点开此链接的爱心人士可直观看到自己捐赠礼物发出的物流信息、当地老师接收物资的信息以及后续孩子们的礼物接收反馈信息,抑或通过VR技术将受助者所在环境通过360度全景展示给捐赠者,让捐赠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知受助者的困境……诸如此类科技与公益的无缝衔接,倘若届时成为公益领域的“常规操作”,便可最大程度地消解目前社会公益所面临的信任危机。

而京东物流自2017年起联合九家品牌共同发起的绿色供应链行动——青流计划:通过京东物流与供应链上下游合作,探索在包装、仓储、运输等多个环节实现低碳环保、节能降耗;此后京东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包装可循环、减量化、可降解化。此番体现的就是京东强大的物流体系,意味着京东物流如今不仅能够满足自身和合作伙伴的发展需求,而且已成社会供应链的基础设施,为我国零售基础设施发展而助力,同时在绿色环保方面亦能作出积极贡献,为倡导绿色运输、绿色出行贡献京东的力量。

最是让人乐见的是2018年8月,京东公益正式启动“爱心东东”品牌卖捐的功能,联动京东商城上近10万品牌商家助力“京益计划”,近2000万的爱心善款将用于教育、扶贫等公益项目,截止至目前爱心东东功能已累计影响15亿人次关注、助力公益事业的发展。

“京益计划”,构筑无界公益生态

毫不夸张地说,“京益计划”是京东利用己身商业资源以及商业模式上的优势,联合社会各界,赋能公益领域,然后再与专业公益机构、环保组织合作去真正解决社会问题,进而构筑“无界”公益生态的集中体现。而这,不管是之于京东自身的发展,还是之于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有一个叫“集合影响力”的概念值得一提。这是2011年在美国发明并开始推动的。所谓集合影响力,指的是一种大范围的跨部门协作的工作方法:各利益相关方在骨干机构的协调下形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在互动协作与持续性的沟通中来成规模地解决社会问题,并使用同一套评估体系衡量实践效果。

基于我国当前公益慈善发展的现状,公益机构普遍存在资源不足、能力不足和影响力不足等发展困境,社会公益需求却是日益增长,且大、且多、且新,这样一来无疑需要多些“京益计划”这样的集合影响力,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个公益行业都能形成自身良性循环的现代公益生态系统,而不只是个体的慈善公益行为。毕竟,一个事实显而易见,在社会分工精细化的今天,专业的事只有交给专业的人做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京东等企业在公益领域承担的责任越大、做出的贡献越多,意味着商业和公益并不是一种相悖的关系。过往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商业和公益的结合抱有诸多偏见,其实是出于对商业和公益的一种粗糙认识,没有认识到“世界上之所以需要鞋匠,是因为有人需要鞋,而不是因为鞋匠需要钱”——这也是商业的本质,而公益并不是不能掺杂一点商业,只要把握好边界和尺度,商业和公益能相辅相成、实现共赢。

很多时候事实也正是这样,公益需要学习商业思维、讲求效率,商业也要考虑社会效益,承担社会责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回报社会当然也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一定的能力,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更主要的是只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能会经营好事业,才能懂品牌的价值和内涵。(流痕)

责编:侯兴川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