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档竞争渐趋白热化 百部影片争抢票房跑道

2018-12-12 10:10:25来源:文汇报
字号:

《地球最后的夜晚》还未大规模上映,一些镜头语言运用已受到关注。

影片《印度合伙人》讲述了印度草根企业家从家庭需要出发创业的故事。

《海王》被指“弥补了今年贺岁档国产影片商业味不足的局面”。

12月,贺岁档的竞争渐趋白热化。国产影片《无名之辈》与海外大片《海王》,是近期大银幕的亮点。两部影片也是今年贺岁档国产片与引进片两大门类的“代言人”。从它们身上也能品出贺岁档正在发生的变化。

《无名之辈》是一部起先并不被市场看好的小成本电影,凭借好口碑一路逆袭。排片从首日的10%一路上涨到28%,连续十几天拿下票房日冠军,总票房更是突破七亿元大关,为贺岁档点燃第一把火。这也是近年来国产片类型更多元、最终以口碑传播赢得观众的一个案例。

引进片《海王》则在前期宣传与视觉呈现上都花足了心思。典型好莱坞大片逻辑包裹着时下最火爆的超级英雄主题,并且为了赶上中国贺岁档而提前北美上映。《海王》上映三天就拿下六亿元票房,也足见中国电影市场的能量。

《无名之辈》与《海王》拉开了今年贺岁档的大幕,也成为这出年末大戏的“领衔者”:《无名之辈》之后,《狗十三》《地球最后的夜晚》等一系列投资不高,题材丰富的国产片接踵而至;紧跟《海王》而来的,则有《蜘蛛侠:平行宇宙》《印度暴徒》等引进大片。可见,注重文艺成色与偏向大制作的作品都能在市场中找到空间,并在互补共生中构建起今年的贺岁档,为观众带来更丰富更多元的审美选择。

好故事战胜流量明星——文艺底色的中小成本影片“亮了”

今年是贺岁档进入第21年,20年间一些司空见惯的操作正在发生改变。1997年一部《甲方乙方》让观众领略到了“贺岁档”的无穷潜力,也缔造了贺岁档影片的生产模式——之后每年贺岁档的票房翘楚几乎都跳不出“高投资、大导演、名演员”这三大元素。这样的定式如今已经改变,今年,《无名之辈》《狗十三》《地球最后的夜晚》等一批具有文艺底色的中小成本影片,成为贺岁档的主力。随着观众对电影的呈现质量与精神内涵敏感度的不断提升,好的故事文本,正替代流量明星、宣传策略、视觉特效等元素,重新成为影片吸引观众的手段。

从11月一直火到12月的《无名之辈》便是其中典型。《无名之辈》的配置逃不过一个“小”字——投资成本小,演员中没有公众知晓度很高的大牌,故事的视角与切口也很平民化。但正是这样一群名不见经传的演技派,在细节扎实的剧本下,演绎出了一群小人物最质朴的梦想与最深刻的感悟,引发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同样的文艺范,也在《狗十三》与《地球最后的夜晚》中延续。《狗十三》讲述了一个十几岁女孩几年内的成长经历。影片聚焦的是“青春成长”话题,却一改往日某些青春片对“虐恋”“勾心斗角”等的倚重,尝试剖析一个普通家庭的教育问题,对代际沟通以及未成年人的尊严感获得进行反思;《地球最后的夜晚》则走悬疑路线,讲述了一个现实与梦境交织的案件。虽然有人气较高的演员加盟,但是影迷关注的焦点还是导演毕赣,这位新人导演去年以一部《路边野餐》声名鹊起,《地球最后的夜晚》还未大规模上映,片中的一些镜头语言运用就已经受到了影坛的关注。

评论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大片或流量明星撑场面,这个贺岁档看似冷清,实则体现出一种对电影价值的回归。几年前,导演曹保平曾担心没有明星也难有网络话题度的影片,不能被市场接纳,也害怕有人追求刺激感把电影中的“厚本”看“薄”了。如今,这样一批文艺质感强烈的作品,敢于闯入兵家必争的贺岁档,甚至获得了票房的认可,足见电影本体价值的回归。

挑战传统电影规律——海外优质佳作带来新体验

今年进入贺岁档的海外影片中大片不少,与国产影片在风格和题材上形成互补。

由DC超级英雄漫画改编的影片《海王》早于北美率先登陆中国内地银幕,算是给12月影视市场来了个“开门红”。俊男靓女的搭档组合,简单明了的人物成长线,被影迷评价为媲美“阿凡达”的华丽视效,再加上一场场酣畅淋漓的打斗戏,这些好莱坞超级英雄影片必备元素都为《海王》赚足了“路人缘”。《海王》的亮相,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弥补了今年贺岁档国产影片商业味不足的局面”。“海王”并不孤独,属于漫威宇宙的“蜘蛛侠”同样赶上了贺岁档——动画电影《蜘蛛侠:平行宇宙》也将亮相。

近年常让中国观众眼前一亮的印度影片,也成功登陆了今年的贺岁档。由印度两大知名演员阿米尔·汗与阿米特巴·巴强主演的电影《印度暴徒》,讲述了一段年代久远的“印度往事”。该片的投资高达三亿元人民币,算是印度电影市场的年度大制作。影片《印度合伙人》则着眼于当代真实人物事迹,讲述了印度草根企业家从家庭需要出发创业的故事。

当然,商业气息之外,入驻贺岁档的引进片也带来了个性化的先锋性呈现。被业内人士誉为“全新电影创作方式革命之作”的《网络迷踪》便是代表。这部影片跳出了传统的电影拍摄制作规律,转而以电脑桌面为呈现载体,通过视频、搜索软件、社交媒体等形式,展现了一位爱女心切的高智商父亲寻回失踪女儿的故事。影片的常规拍摄仅耗时13天,后期剪辑制作却花费了整整两年时间。(本报记者 张祯希)

责编:刘素素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