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者在诺基亚展台体验一款基于5G通信技术的AR安防系统终端设备。 新华社记者 方 喆摄
日本爱信集团带来的概念车模型。 本报记者 王俊岭摄
人们在埃及展馆内参观。 新华社记者 李 京摄
墨西哥展馆内的手工艺品。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荷兰GINAF公司带来的应急抢险车。该抢险车可对固液气三种物质形态进行应急性的收集和运输。 本报记者 王俊岭摄
上海自贸区外高桥集装箱码头。 新华社记者 凡 军摄
11月5日上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开幕。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并宣布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最新举措,奏响了中国全面扩大开放、促进互利共赢的时代强音。
“四叶草”展馆内,优质产品琳琅满目、精彩瞬间不断呈现、中外客商相谈甚欢,处处体现着中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所带来的生机与活力。这盛况,既是过去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光辉历程的生动注脚,更是中国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开放序章。
开放智慧成色十足
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全球客商们的笑脸、话语和热情,让“四叶草”场馆热闹非凡。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不仅有大量令参观者眼前一亮的展品,更有围绕世界经济发展的思想答案在闪光。
经济全球化究竟前景如何?“世界上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说其是历史大势,就是其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
中国对经济全球化态度是什么?“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中国如何看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与风浪?“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旨演讲的“金句”,彰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智慧。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优素福·阿尔拜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简明扼要、直中要害,强调了对所有外国投资者都很重要的因素,有助于在未来进行更多的自由贸易;汤加王国副首相西卡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高瞻远瞩,展现了坚定的决心,开放的中国市场能够促进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服务贸易;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杰弗里·斯科特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提到了一些重要的领域,这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信号。
开放共赢,得到一致认同。“全球化不会停止,这是自然的趋势,拒绝全球化就像拒绝重力一样。”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兼CEO安巩如是说。瑞典高级研究员马茨·卡尔森对此表示赞同,“开放已经融入了很多人血液中。贸易冲突是可以解决的,但是贸易战没有赢家。”
开放政策力度空前
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中国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释放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诚意满满。
力度空前的最新开放政策,引发了进博会国外参展企业和国内采购商的高度认可和共鸣。
美国江森自控集团全球产品总监伯纳德·菲利普·克莱门特对本报记者表示,进博会让中美经贸合作变得更加简单和容易。中国日益开放,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将往返于世界各地,更多的商务活动将为公司带来巨大商机。
“江森自控在中国发展业务已经有很多年了。事实上,正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楼宇建设,为江森自控的产品提供了空间。”在谈及如何评价中国坚定扩大对外开放的脚步时,伯纳德·菲利普·克莱门特强调,不管怎么说,开放终归是好事。“开放了,不同国家的民众之间交流的机会就会越多,碰撞出新想法进而创造合作机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京东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公共事务官蓝烨对本报记者表示,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的演讲让企业备受鼓舞。
“京东集团从中关村一个小柜台,发展到现在超过17万名员工的大型企业,就是得益于中国经济这个巨大的海洋,就是得益于中国不断开放的庞大市场。”蓝烨说,电子商务拉近了世界各国的距离,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对于电商平台推动进口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机会。京东正利用这个机会与大量进口品牌进行深度交流,以期进一步发挥作为进口品牌来华平台的作用。
这些认可与共鸣,正在融入进博会的每一个展台、每一次洽谈、每一次握手与每一张笑脸之中。
共赢前景举世瞩目
1980年,深圳成为中国首个经济特区;1990年,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立;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今天,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伟大进程中又一座里程碑。
之所以称为里程碑,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的态势十分明确,可供世界各国分享的潜力巨大。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这一前景,格外引人瞩目。
在南非杜布贸易港经济特区首席执行官哈米什·厄斯金看来,南非有很多非常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特别是拥有世界一流的农业加工设施,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南非供应商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表示,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出口国正树立作为进口大国的新形象,中国庞大的需求可能很快令世界震惊,比起近年其庞大工厂产出带给世界的震动毫不逊色。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人气,也让会场外的民营企业看到了开放的机遇。河南世葡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红杰从事葡萄酒进口贸易多年,这次虽然没能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但他正盘算着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王红杰表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盛况充分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决心和态度,未来肯定会有更多利好于进口企业的政策和条件。
“新时代,共享未来。”回顾全球贸易史,还不曾有过一个专门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博览会。在世界经济格局风云变幻,全球化遭遇波折的关口,中国首创,更显大国胸怀和担当。
精彩,才刚刚启幕!发展,将告诉未来!(本报记者 王俊岭)
原标题:越开放,越发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1月06日 第 06 版)
责编:侯兴川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