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国:影视作品挖掘茶马古道内涵 令人欣喜

2018-10-30 16:57:00来源:海外网
字号:

45.jpg

人民日报四川分社副社长、作家刘裕国(海外网/付勇超 摄)

海外网10月30日电 30日,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主办的的2018丝路文化发展论坛在博鳌举行。人民日报四川分社副社长、作家刘裕国出席并致辞。刘裕国以遥远的西部雅安蒙顶山上的茶马古道为核,从文化符号传承和创新的角度,谈起“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故事语境。

刘裕国介绍,茶马古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宝库中至关重要的一员,它汇聚着多个历史时期的种种符号表意活动。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商贸之道,一条民族融合之道,更是一条文化符号的交流传播之道,一条民族文化传承和振兴之道。

“茶马古道文化符号的传播与弘扬,离不开传播技术、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等因素的打造和创新,更离不开对茶马古道这一文化符号意义的深入发掘。”刘裕国说,它的意义发掘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它再现和表达的文化能不能被传播,它代表的精神和文化能不能得到传承和发展。

再现优质内涵意义的符号加上合适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就极有可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欣喜地发现,除了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电影、电视、纪录片等文化艺术作品,它们以多样化的形式,植根历史,立足当下,发掘茶马古道这一符号的文化内涵,赋予它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解释。”

刘裕国指出,茶马古道正从最初的商贸为主之道、民族融合之道,发展为文化传播交流之道,在新时代的今天,继续着它的成长,担负着它的使命。条条阡陌之道汇聚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必将给我们的时代带来更多洞见,指引我们在文化强国、文化兴邦的道路上乘胜前行。

原文如下:

茶马古道:一条文化传承与振兴之道

作为一个媒体人,首先,我对人民日报2018“一带一路”文化论坛在海南博鳌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十分感谢组委会能够安排我参加这个盛会。

我多次到过博鳌,深感博鳌是一个开放高地,是新时代大国声音的窗口。同时,博鳌还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她的历史悠久,文化资源独特,文化潜力巨大,在这里召开2018“一带一路”文化论坛,探索文化强国的新路径,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战略,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是人民日报社驻地方的一名记者,驻守四川20多年,因为工作原因,我对一带一路上的“四川亮点”,感知较多。这里有“熊猫家园”、“世界茶源”、“南方丝绸之路门户”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雅安有一座响誉古今的山,她的名字叫蒙顶山。我曾经多次走进这座山,还为她写过一篇散文《仰望蒙顶山》,发表《人民日报》副刊上,这篇散文中,我曾经这样写道:“蒙顶山下的茶马司,是上山必经的地方。当你穿过川流不息的现代文明,走进这座经典、庄严而宁静的院落,你就走进了远古,走进了那段历史的喧嚣与辉煌,你该作怎样的随想和抒怀?”文中还写道:“蒙顶山是茶马古道的起点。眼前的茶马司古墙上的茶马古道图,让你的目光穿过时空的城墙,看到神奇而遥远的路径跃然推进……”

今天,根据圆桌论坛议题——“一带一路讲好中国故事的语境”,我就以遥远的西部雅安蒙顶山上的茶马古道为核,从文化符号传承和创新的角度,谈谈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故事语境。

众所周知,茶马古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宝库中至关重要的一员,它汇聚着多个历史时期的种种符号表意活动。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商贸之道,一条民族融合之道,我认为,它更是一条文化符号的交流传播之道,一条民族文化传承和振兴之道。

茶马古道的历史,延绵了一千多年,它的范围,触及了欧亚。它见证了古道上苦过、累过、哭过、笑过的人们;它承载了古道上茶与马、盐与布、酥油与药材、毛皮与器皿等络绎往来的物资;它构建了山川河谷里阡陌纵横的交通网络,架起了民间交流与融合的桥梁。它见证了中华民族血液中的坚韧与不屈,自强与开放。像一支协奏曲,它穿越高山、丛林、深谷、小丘,至今仍婉转绕梁。

在我国境内,茶马古道有南(滇藏)北(川藏)两条主线,以及若干支线和附线。南线起自云南普洱茶产地,一路向北,再折向西抵达西藏,经江孜、亚东,最后到缅甸、尼泊尔和印度。北线起于开世界人工种茶先河的雅安,经“大路”或“小路”在康定汇合,到理塘,过巴塘、昌都,进入拉萨,再到不丹、锡金和尼泊尔等地。两条道在我们国内就各自长达3000多公里,蜿蜒崎岖的茶马道,行走的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如何能够安全地实现各种紧缺物资的交换。这时的茶马道,于他们而言,就如路上的骡马、茶叶,如其它种种工具一样,是用来讨生活、求生存的物质之道。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滇藏公路和川藏公路修通,千余年来人们开拓出的茶马道上,马帮的身影逐渐稀少,驼铃的声音少有得闻,以背篓、箩筐为生的背伕也难有机会再把手杖戳进沿途那一个个的“拐子窝”里。绵延万里,穿越古今的这条道,慢慢升华,慢慢沉浸到我们历史文化的血脉里,累积着它的符号性,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肩负起了新的、更伟大的使命——凝聚中华民族,传承中华文化,振兴中华文明。

为什么说茶马古道是一个文化符号?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物-符号的二联体,总是在物与符号之间滑动。事物都有成为符号的潜能,符号也有可能会重新回复到其物的本质。茶马古道作为一个整体,也不例外。茶、马、人和古道一样,在过去的上千年里,偏向于二联体的物属性,代表得更多的必然是物质的文明,而道路开通,交通便捷后渐渐冷清的茶马古道,以及与茶马古道相依相存的马帮人,还有古道上曾经络绎往来的各种商贸物资等,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与交流,不断累积获义,现在更多地偏向了二联体的符号一端,逐步成为代表那些年、那些地区、那些人的文化符号。

茶马道成长为茶马古道,实用之道滑向文化之道,站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它究竟经历了些什么,改变了些什么?它到底是什么?又能在新时代带给我们什么?我们看到,茶马道从仅有的人畜走出的小道,发展到加入了驿道、驿站的大道、小道,山道、水道并存的纵横之道;我们看到,“以茶易物”的边境贸易,走向了“茶马互市”的民族贸易;我们看到,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不少商贸小镇的建立,农业、畜牧业发展,沿线各个民族相连与融合,抗战中后期,大西南后方国际物资运输其上。我们还看到,在物资流动、人员流动的同时,艺术、风俗、宗教等传统上被称为文化的因子,也在这条道上交流、碰撞。物质与精神交互着、碰撞着,成为一个个符号表意活动的细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了茶马古道这个文化符号,让它饱含历史,却又历久弥新,像一张底色已然斑斓却仍充满张力的画布,等待着诸位的丹青之笔,等待着诸位的讲述、传播和弘扬。

茶马古道文化符号的传播与弘扬,离不开传播技术、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等因素的打造和创新,更离不开对茶马古道这一文化符号意义的深入发掘。它的意义发掘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它再现和表达的文化能不能被传播,它代表的精神和文化能不能得到传承和发展。

今天看来,前面提到的茶马古道上的茶、马、人,各种交换物资,以及他们形成的大道、小道、支线、附线,沿线因商贸而形成的市场、小镇等等,以及因人员交往而留下的各种艺术作品、宗教建筑等等实物,毋庸置疑,都是它再现的对象,都是我们需要花力气去发掘的史实。除了这些实物,还有一些容易被忽略、却非常重要、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精力去发现和阐述的对象,那就是具体到当时当地和每一个具体时空语境下,参与到茶马古道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人、事、物共同交织而形成的那些凝聚人民、鼓舞人民的精神力量和意义集合。它可能是因为交换的物资而形成的一种生活习惯;可能是因为物资交换而获得的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可能是因为商业贸易而产生的一种城镇文化;可能是因为商业贸易而形成的一种开放心理;也可能是人对险恶自然条件的博弈,是人面对艰难困苦的不屈不挠的坚守,它还可能是人、动物和自然间的一种和谐共存……它是很多很多还等待我们去发现的意义集合。

茶马古道这一符号,与其它任何符号一样,兼具符号对象与符号解释项的双重身份。新的解释总是不断让原先的意义成为符号的对象。它不断塑造新的历史,获得新的解释,形成新的符号。它再现的,不应该也不可能仅仅是道上曾经走过的那些人和马,曾经流转过的带去健康、安全和实用的必需品,更应该是曾经这条道上关于这条道的那些再现。它不是一个结果,它是一个过程,一个文化符号意义不断累加的过程。

再现优质内涵意义的符号加上合适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就极有可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欣喜地发现,除了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电影、电视、纪录片等文化艺术作品,它们以多样化的形式,植根历史,立足当下,发掘茶马古道这一符号的文化内涵,赋予它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解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提法,再次强调了文化传承和文化强国的重要性。茶马古道,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正从最初的商贸为主之道,民族融合之道,发展为文化传播交流之道,在新时代的今天,继续着它的成长,担负着它的使命。条条阡陌之道汇聚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必将给我们的时代带来更多洞见,指引我们在文化强国、文化兴邦的道路上乘胜前行。

谢谢大家!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童芳、张振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