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向何处去?美国与中国给出的答案如此不同

2018-07-09 07:23:59来源:参考消息网
字号:

“文明互鉴”通民心

中国与中东关系源远流长,两千多年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与中东连接在一起。但是,中国与中东的交往时断时续。在伊斯兰教扩张和蒙古西征期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互动最为频繁。奥斯曼帝国建立后,阿拉伯国家与中东实际上成为中国同西方交往的障碍,15-19世纪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交往非常少,只有少数商人、朝觐者敢于冒险进入这一区域。20世纪初,在英帝国的统治下,中东、中亚、南亚和中国之间的通道得以恢复,但中国自身处于内乱时期,对中东完全无力关注。

可见,500多年来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之间没有深入、密切的交流,双方在文化上、心理上的隔阂、陌生、疏远感可想而知。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与中东的交往主要集中在政治、政府领域,民间文化、教育交流非常有限。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主要开放对象是西方国家。阿拉伯现代化100年,主要交往对象也是西方。中阿全方位、密切、深入的交往是最近20年的事情,可以说中阿大规模经济、人员互动是在没有打好文化基础的时候骤然开始的,这一课必须补上。

2014年习主席在中阿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上宣布,今后三年,中国将为阿拉伯国家再培训6000名各类人才,同阿方分享发展、减贫等方面经验,交流中方的先进适用技术。未来十年,中方将组织1万名中阿艺术家互访交流,推动并支持200家中阿文化机构开展对口合作,邀请并支持500名阿拉伯文化艺术人才来华研修。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是分裂的、碎片的,难以作为一个集体打交道,但恰恰在语言文化上是一个共同体,非常有利于多边合作机制的运作。

当西方国家向中东输出“民主革命”“华盛顿共识”时,中国积极同中东国家共同推动“文明互鉴”。自2004年起,中国孔子学院为阿拉伯国家培养汉语人才7万多人。2016年阿拉伯国家赴华留学人数达18050人,中国赴阿拉伯国家留学人数为2433人。2012年以来,中国先后派167个艺术团组、3958人次赴16个阿拉伯国家演出。

1531092451224847.jpg

▲埃及开罗大学孔子学院(人民网)

中国作为步入中东的又一个新兴大国,尝试以经济合作为核心路径的中东战略,是大国中东战略的新尝试。积极进取的经济政策和谨慎保守的政治安全政策构成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中东战略的主要特征,也让中国成为近年来没有在中东问题上犯大错的唯一大国。

中国特色的中东战略能否避免重蹈覆辙,“轻足迹”战略能否有效保护中国的利益,皆有待时间的检验。无论如何,中国特色中东战略至今还是成功的,代表着一种正义、美好的方向,值得继续实践、探索,需要不断调试。中东各国之间虽有矛盾,甚至战争,但所有国家欢迎中国在中东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美国前驻沙特大使查尔斯·弗里曼(傅立民)评论说,中国的中东战略是在遵循美国建国先贤托马斯·杰斐逊的建议:“和平、商业,同所有国家建立诚实的友谊。”

责编:耿佩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