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马访华记者回国后撰文 感慨真实中国与西方描述完全不同

2018-06-13 03:11:38来源:环球网
字号:

【环球网综合报道】一名近期访华的巴哈马记者结束一个月的行程回国后,在当地媒体上撰文,讲述此行感悟。他感叹,在北京为期四周的生活结束后,他发现自己对于中国的认知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体验和发现真实的中国,他发现在西方媒体上常见的对中国“间谍活动”等等的描述,其实都并非事实。

这篇文章5月28日刊登在巴哈马《论坛242报》上面,记者名叫里卡多•韦尔斯。以下是对其文章的翻译:

此时此刻,如果我说当时并不喜欢前往中国旅行并与当地人共同生活四个星期这一机会的话,好像是在误导大家。但当时我的确是那样的。不仅如此,西方国家有关中国是建立在间谍活动、科技秘密、金融手法等等基础之上这样的描述,几乎让我坚信,我要去的地方是一个真相被隐藏的地方。但我发现我错了。

的确,组织者安排了一些文化和教育活动,目的是让我看到“中国不同的一面”,但他们也让我有机会真实地看看这个国家。

在我决定放下之前对于中国的观念的那一刻,我发现这个国家与我的祖国非常相似。

我到达北京后,没有去看豪车或市中心的豪华酒店,而是在一所社区大学的宿舍里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专业人士在一起度过了大部分时光。他们像我一样,都是为了研究和发现中国的真实面貌而来。

中国一些政府机关会赞誉每一项科学发现,也会报道缺乏工作机会的新闻;每一次经济成功都会受到赞扬,政府也会鼓励失败者再次尝试。这是我和同事们看到的事实。这里并没有遮遮掩掩、隐藏事实。中国在努力帮助加勒比和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在竭尽全力帮助本国人。

或许,只有我们更多地看到中国真的这一面,我们才会更好地理解中国在巴哈马以及加勒比海地区和拉丁美洲的其他地区的一些国家的活动。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经济领域的前列。在短短40年间,中国已经从一个由农民、稻田和老旧小型工厂构成的国家,变成了摩天大楼林立、跨国公司和顶尖技术企业云集的国家。在这里,高等学府随处可见。

自1973年巴哈马独立以来,除旅游业和金融业外,巴哈马在发展经济方面的成就并不多,更不用说在教育服务方面。最近的中国之旅让我觉得,现在是时候让巴哈马,更确切地说是巴哈马人跳出“美国会怎么想”的棱镜、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及与中国的国家间交流了。

坦白说,尽管巴哈马与美国有友好关系,但我们不能继续只在美国及其盟友确保的地盘上求生存了。我的中国之旅让我明白:一个国家想要发展,不仅要认识到自己现在是什么样,还要明白它能够变成什么样。我们的讨论不应再围绕我们应更好地服务于哪个世界超级大国,而应该围绕我们如何最充分地利用这些超级大国所提供的机遇。

中国及其发展是巴哈马创造金融安全之路的榜样。的确,很显然很多中国家喻户晓的成功故事在巴哈马不会发生,但是我们应当借鉴这些经验鼓励自主发展、转型的战略。中国有为解决问题问题而建的社会机构,而我们正迷失在我们的问题之中。

有关教育和年轻一代的力量,贯穿中国每一项国家讨论之中。而在我们国家,我们从小都接受的理念是,对于年轻人,他们的时代自然会到来。

我最开始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本来在于讲述我在中国的经历,但我对美好巴哈马的期望让我无法忽视中国的改变和成功之路。机遇就在这里,我希望我们能够抓住机遇。(侯亚红)


责编:王曦晨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