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说伊核问题的前世今生

2018-05-10 09:16:48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伊朗的反核态度持续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伊朗正与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大打出手。作为两伊战争的一部分,萨达姆政权反复轰炸当时尚未运行的布什尔核设施。多年的两伊战争也导致伊朗严重缺乏电力。最终,伊朗领导人在1984年决定重启核项目。

  随着伊朗重启核项目,以色列很快警告伊朗正取得“危险的核进展”。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也越来越担心伊朗的核项目。2000年,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签署法案,允许对帮助伊核项目的个人和机构实施制裁。

  本世纪初,伊朗曾建议讨论其核项目将如何发展,在2003年至2004年与欧洲各国达成暂停铀浓缩活动的协议,但当时的美国小布什政府没有签署该协议。内贾德2005年成为伊朗总统后,喜欢公开向小布什叫板。其间,伊朗仍坚称其拥有发展核项目的权利。2006年,伊朗重启铀浓缩活动、启动重水反应堆。同年12月,联合国对伊朗实施首轮制裁。2011年11月,西方扩大制裁,切断伊朗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联系。

  “这时的伊核项目已经‘变异’。”NPR称,霍梅尼领导下的伊朗将核当作“堕落西方”的标志抛弃,在他去世10多年后,核成为伊朗蔑视西方的象征。

上海外国语大学伊朗研究中心教授程彤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伊核问题产生的原因与伊朗对自身的定位也有关系。“伊朗曾在历史上经历过波斯帝国的无限荣光,也经历过外族入侵、衰败与贫穷,所以自豪与自卑的感情同时交织在这个民族的血液里,导致伊朗人有着极强的民族复兴的意愿,而核就是一个‘切口’。”

  “随着伊朗年轻人不断接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伊朗的传统势力会感到失落,与此同时,伊朗普通人会因伊朗社会的发展与西方相去甚远感到自卑。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美国的军力对伊朗更形成三面包围之势,伊朗的危机感更加沉重。在这个背景下,发展核似乎是一条能够再次满足伊朗人自豪感的路径,因为对该技术的掌握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更有着无法估量的政治意义。”程彤说,伊朗认为,世界会对拥有先进核技术的它转变态度,其国家安全会有重要保障,同时,也可以获得美国对其体制的认可。

  伊核与朝核

  2013年,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并承诺改善伊朗与国际社会的关系。2015年7月各国签署伊核协议后,有一名美国记者说:“达成协议很难。但我们目前看到的是更容易的部分。未来10年、20年,将变得更加困难。”

  此言一语成谶。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的行为引发全世界的反对,其中不少分析认为,特朗普在伊核问题上“毁约”将让朝鲜看到一个不守承诺的美国,这对朝美就核问题的谈判没有好处。

  朝核和伊核问题经常被同时提及,事实上,两者有很大区别。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说,两个国家发展核技术都用于“生存”与“自保”,不过,朝鲜已是核国家,伊朗则尚未跨过核门槛。伊朗一直表示只想发展民用核能,从未制造核弹头。此外,朝鲜已正式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而伊朗仍然是签约国。

  在危机管理、地区格局方面,朝核与伊核也存在巨大差异。美国《外交政策》网站说,朝鲜与超级大国中国关系密切,中国在美朝双方的战略考量中处于核心地位。而伊核问题不存在这样的重要行为体或者斡旋者,这意味着伊核问题上缺乏避免局势失控的危机管理机制。《外交政策》称,在局势升级的情况下,伊朗面临的困难更复杂。首先,伊朗军力部署靠近美军基地及其在中东地区的盟友,这容易导致误判。其次,以非军事化手段解决朝核问题符合朝鲜邻国日本和韩国的利益,但伊朗的地区对手似乎更欢迎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

  程彤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朝核问题上,各方不想把矛盾激化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但在中东,以色列的态度非常激进,它和伊朗是一种“零和博弈”。由于国土面积狭小缺乏战略纵深,以色列一直强调自己需要“绝对安全”。而美国政府也乐见以色列的态度,以实现把中东搞乱、牵制俄罗斯甚至威胁欧洲的意图。

  中东内部还有许多其他复杂因素。“比如沙特,该国一直与伊朗争夺地区政治战略与意识形态上的主导权,其君主制的政治体制也受到来自伊朗的伊斯兰共和体制的冲击。”程彤表示,一旦伊核协议作废,中东内部很多矛盾会被激化,甚至可能导致“连锁核扩散”。

  美国《时代》周刊称,日韩接受美国核保护伞,能避免亚洲地区出现核军备竞赛;但在中东,沙特、埃及、土耳其都不太可能接受美国的保护承诺,所以它们可能选择发展自己的核武。(环球时报驻伊朗特约记者 墨父  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 丁雨晴 甄翔)          

责编:童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