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 > 资讯>视频>

为了一江清水浩荡东流——习近平总书记长江考察纪实

视频信息
发布时间:2018-04-29 09:03:48  来源:央视网        (责编:张振)
简介:

新华社武汉4月27日电 万古奔腾的长江,在中国版图上如一条横贯东西的轴线,出世界屋脊,跨峻岭险滩,纳百川千湖,连结起锦绣壮美的华夏大地,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多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始终关注着波涛涌动的壮美长江,思考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辩证法则,谋划着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发展之道。2018年4月,万物勃发的仲春时节,他再次来到长江岸边。

三天两省四地,步履匆匆,风尘仆仆。24日,习近平总书记飞抵宜昌;25日,自荆州沿江而下,到岳阳再至武汉;26日,他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4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三峡大坝,详细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发电、水利、通航、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情况。这是习近平在坝顶察看三峡工程全貌和坝区周边生态环境。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4月2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被誉为洞庭湖及长江流域水情“晴雨表”的城陵矶水文站。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4月2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看望干部群众,就棚户区改造和基层组织建设进行调研。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在三峡大坝极目远眺,登轮船甲板指点江山,到长江岸边实地察看,在洞庭湖畔俯瞰浩淼烟波……人们追随着他的脚步,感悟着母亲河的今昔之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磨难与辉煌、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跋涉与奋斗、新时代的新理念与新气象,都在纵贯6300公里的长江上留下了印记。

看长江,也是看中国;把脉长江经济带发展,也是再一次昭示,民族复兴征程上生态文明建设举足轻重的分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开宗明义:“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两年前的那次座谈会,总书记用“好像是泼了一盆冷水”来形容。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时,正是沿岸一些地方快马加鞭上项目之际。从会场传出来的声音激荡广袤大地: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10个字,振聋发聩。翻开那时的长江生态画卷,更能理解这一重要决断的缘由。彼时,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生态系统警钟阵阵。人们看到,厂房污水横流、码头砂石漫天、轮船肆意排放、水质持续恶化。航道下游“卡脖子”、中游“肠梗阻”、上游“遇瓶颈”,河湖湿地萎缩甚至干涸……处处千疮百孔。

长江严重透支,习近平总书记痛心地形容她:“病了,病得不轻了”。

历经几十年激流勇进的大开发、大建设,是时候改变了,也是有能力做好这件事的时候了!总书记强调:“发展也要讲兵法,兵无常势。有所为是发展,有所不为也是发展,要因时而宜。”

考察路上,他多次深入阐释这一决断背后的深思熟虑,称之为“立规矩”“下禁令”。他说,我们块头这么大,不能再走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的老路。否则,一说大开发便一哄而上,抢码头、采砂石、开工厂、排污水,又陷入了破坏生态再去治理的恶性循环。

绿色发展,从曾经的选择题变为此时的必答题。对于其中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阐述得十分透彻:“通过立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好像是泼了一盆冷水,实际上是给发展树立了一个前提,给产业树立了一个标杆。”“要设立生态这个禁区,也是为如何发展指明路子。我们搞的开发建设必须是绿色的、可持续的。”

重庆-武汉,两次座谈会相隔800多个日夜。江水滚滚东逝,江岸黄了又绿,长江的模样也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发生着可喜变化。党中央的要求是否落地有声?时代的考卷能不能按期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实地走一走、看一看。

考察的几个地方,不约而同拿出了两年前的老照片。

“化工围江”难题,解得开吗?宜昌市的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灰黄色的老照片上,临江一片厂房,将长江挤压得喘不过气来。经过搬迁拆除,如今腾出近千米岸线,岸边垂柳依依。漫步沿江码头坡道,习近平听闻宜昌推动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转、搬,引导向高端产业发展,他赞许地说,这样做才是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才是贯彻新发展理念。

“非法砂石”屡禁不止,刹得住吗?地处长江干流河滩的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总书记仔细端详两幅照片。前一幅污水横流,分辨不出哪儿是砂石、哪儿是江岸。后一幅,芦苇铺绿、水清河晏、江豚腾跃。若不是岸边一根桅杆,根本看不出是同一个地方。习近平走进江边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站,工作人员想给总书记看看保护区的麋鹿,只见一头壮硕的麋鹿悠然吃草。听说一群候鸟至今没飞往北方,总书记笑着说,它们恋恋不舍。

自荆州港码头乘船,沿江而下。途中,湖北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负责同志逐一向总书记作汇报。护岸、修滩、固坝、疏浚……地图上,有座江心洲并不起眼,它的变迁却是长江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名叫倒口窑心滩,过去是黄沙漫天、寸草不长的沙洲,现在草长莺飞,牛羊也会涉水过去。”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成绩却只有寥寥数语。他说,我这次沿途看了一下,确实很有成效。“非法码头959座彻底拆除,402座已经基本整改规范……”他对这些数据信手拈来。“共抓大保护的格局基本确立。也并没有因为强调以大保护为前提,而使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

(4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会上,总书记和发言的7位同志,都用了很大篇幅讲问题和差距。对自己辖区和分管领域存在的问题,发言的代表们剖析起来丝毫不留情面。

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习近平一一指出:“沿江产业发展惯性大,污染物排放基数大。长江岸线港口乱占乱用、多占少用、粗放使用的问题依然突出,流域环境、风险隐患依然突出。现在还是没管住!”

党的十九大后,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第一次系统部署,将释放哪些新信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秣马厉兵,清扫战场。大保护工作也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粮草就是思想认识。此行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同时进行分类指导、综合施策。”

人类的每一段文明,都离不开大江大河的哺育。

长江,先秦称“江”,汉谓“大江”,晋名“长江”。历史的画卷舒展,曾有喊着号子的纤夫,曾有林立的烟囱厂房,而今天,越来越多的蓝天碧水绿荫,涂抹在画卷上。

世界从工业文明跃迁到生态文明,大势浩浩汤汤。顺势而为,方能行稳致远。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拿出了行之有效的方子:“新发展理念要体现到长江经济带发展中。”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此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起这些词。考察途中,他在车上说到“共享”,即兴念起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上中下游共进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26日上午,武汉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习近平总书记伫立在企业的海外布局图前凝视。越来越多的高新企业到海外落地深耕,他讲起考察观感时说,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的主要交汇地带,要统筹沿海沿边沿江和内陆开放,培育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

讲得最多的是创新。世界局势风起云涌,习近平总书记此行反复讲创新、讲“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意味深长。

24日下午,三峡坝区,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这座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顶着如织细雨,他看得细、问得细。坝顶一览众山小、左岸坝首绿地郁郁葱葱、通航船闸和升船机气势恢宏、左岸电站昼夜不息将电能输送八方……两个多小时转瞬即逝。望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望着载入史册的伟大工程,此情此景,总书记充满了感情:

“我感到很激动,信心倍增。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复兴,必须靠我们自己砥砺奋进、不懈奋斗。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试想当年建设三峡工程,如果都是靠引进,靠别人给予,我们哪会有今天的引领能力呢!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会是欢欢喜喜、热热闹闹、敲锣打鼓那么轻而易举就实现的。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4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三峡大坝,详细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发电、水利、通航、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情况。这是习近平在坝顶察看三峡工程全貌和坝区周边生态环境。新华社记者鞠鹏 摄)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望闻问切。座谈会布局之前集中调研,座谈会部署之后察看进度,有始有终的工作方式渐为人们所熟知。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航道整治工程竣工,过去险象环生的九曲十八弯,大船也能远航。总书记站在甲板上,细雨湿了发梢,大风吹皱衣襟。他详细询问:“船上生活用水还是直排吗?”“非法码头取缔,有奖惩措施吗?”“老旧航船拆解以后回收吗?”“环保堤岸成本多少?”……

曾几何时,沿岸各唱各的调,衔接不协调。“执法队伍由哪些部门组成?”“交通部门、环保部门、海事部门等,几家联合执法。”

尝到了协同行动的甜头,相关部门、相邻省份期待更密切合作,开展全流域协同治理。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不能无序化,要管得住。我们的执法力要强,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要高度统一。”“长江经济带不是一个个独立单元,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全面协调协作的理念,在座谈会上被重点提出。

两年前,总书记谆谆告诫,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此次座谈会,他进一步细分为处理好五组关系:“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

快与慢、加与减、破与立、当下与长远,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述深入浅出,妙用比喻。

“治好长江之病还是用老中医的办法,追根溯源、分类施策。开展生态大普查,系统梳理隐患和风险,对母亲河做一个大体检。祛风驱寒、舒筋活血、通络经脉,既治已病,也治未病,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鸟得舍得换。原来的鸟飞了,笼子腾空了却没有新动能进来,不行;眼神不对,换进来的鸟对生态整治有弊无利,也不行。”

思想引领前行,战略布局未来。“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新的号角吹响了。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

循着逶迤的江岸望去,有平畴沃野,也有峰峦竞秀;有国际门户,也有贫困深山。长江经济带体量庞大、情况复杂:覆盖11个省市,约占1/5国土面积,聚集的人口和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都占40%以上。习近平总书记说,长江经济带发展事关重大,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

是不作为、慢作为,还是敢作为、善作为?考验着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队伍对党中央、对人民的态度。座谈会上,三位省市委书记发言时,讲到了上游意识、中游任务、下游作用,不是相互推诿、而是主动担责;相关部委负责同志讲到各自工作,分工明晰,各有侧重,对下一步的工作考虑切中肯綮。

牵住体制机制的“牛鼻子”,结合机构改革、职能转换,长江经济带发展进一步明晰职能:

“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央管两头,一头在政策资金方面创造条件,一头是加强全流域、跨地区的事务协调和督促检查。省一级要承上启下,把大政方针决策部署转化为实施方案,加强指导和督导。市县层面,因地制宜推动工作落地生根。”

是一张蓝图绘到底,还是改弦更张、另辟蹊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政绩观,也决定了事业成败。“一体学习、一体贯彻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思想上补课,在工作中补缺。”一位省委书记在发言中谈到了他对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解和落实。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是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干部的政绩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我们都是其中一个建设者。做好顶层设计后,只要一锤接着一锤敲,必然大有成效。”“对环境的贡献也要写入功劳簿,以此作为重要指标考量干部的奖惩。”

干事创业靠人,牵挂的也是人。总书记考察期间的两段对话,一问一答令人印象深刻。

兴发集团安置了4500多位三峡库区移民就业,习近平总书记记下了这个数据。当一群员工欢呼着围拢过来时,总书记问他们:“你们中间有移民过来的吧?”“有!”很多员工高声回答。“搬到这里怎么样?顺利吧?”“顺利!”

紧邻三峡大坝的夷陵区许家冲村,过去管不住斧头、守不住山头,如今漫山遍野的脐橙、茶、核桃成了金疙瘩。村里的便民洗衣池,也是生态建设的细微一环。一群洗衣的村民惊喜地看到了总书记。

“日子过得好吧?”听到总书记询问,一位白发如雪的老人,皱纹笑成了一簇花:“非常好!”

“现在有没有小康了?”“有!我们现在过的就是小康生活!”

笑声里,已经迈开步子向前走的总书记转身对她们说:“看你们日子过得好,我高兴!”

岳阳,城陵矶水文站,这里是洞庭湖及长江流域汛情、水情的“晴雨表”,也是洞庭湖及长江流域防控和水安全的关键。35.94米,1998年特大洪水的标示线镌刻堤坝上。水患,民生之大患。

水文站站房是一个两三平方米的小亭子,习近平总书记沿栈桥走进站房,俯身察看跳动的数字,了解水位监测系统运行和水文资料分析情况。他走到狭窄的站房外长廊上,举目远眺。

但见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江流纵横、草甸青翠。

……

人才是第一资源。

座谈会上,习近平搬出了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参观时听到的一组数字,给武汉算算人才账。“8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100多万人,去年30万大学生留下工作。这是一笔宝贵资源。要把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优势。”

三峡工程汇聚了一批高精尖人才。上百位企业员工看到总书记的欢呼声,沸腾了大坝。“正是因为我们过去靠自己迎难克坚,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不仅建设了三峡,还培养了一批人才队伍、掌握了全面的自主创新技术,我们现在开发了一个又一个的‘三峡’。”习近平话音刚起,上百位员工就和总书记一道,齐声说出那些他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工程: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透着自豪的嘹亮声音响彻旷野。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能力感到自豪。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上下同心,13亿多中国人齐心合力共圆中国梦。

左岸坝首绿地,习近平总书记挥锹培土,种下一棵楠木树。他仰起头,凝视繁茂的树冠,新发的枝叶在春风里沙沙作响。把江水衬得翠似碧玉的生态林,和苍莽的群山、壮阔的江流交相辉映。新的长江故事翻开了篇章……(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新华社记者霍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