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海南扭住不放的主题

2018-04-09 21:25:25来源:中国经济网
字号:

海南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旅游。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 伟摄

“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4月8日,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位嘉宾齐聚博鳌,共商合作共赢大计,共谋发展繁荣良方,为亚洲和世界提供“博鳌智慧”,贡献“博鳌力量”。

历经十余年的铿锵前行之路,博鳌亚洲论坛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了解海南的一扇窗,成为海南走向世界的一座桥。透过这扇窗,展现给世界的是一个绘就发展新蓝图、踏上改革新征程的美好新海南。

护本钱,书写生态大文章

博鳌亚洲论坛以“博鳌”冠名,看重的是这里田园般的生态环境:优美的风景、古朴的民风,给人以自然的亲近感、归属感。

自2001年成立以来,论坛为博鳌小镇带来了无数光环,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多达500万人次,繁荣景象曾一度让小镇迷失了发展方向。

2017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对博鳌提出突出“田园小镇”的规划建设定位,明确要遏制房地产过度开发、修复生态环境、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把最具海南特色的田园风光和自然风貌呈现出来。

为此,海南邀请国内顶尖规划设计团队,统筹修编博鳌地区总规、控规、城市设计导则等规划设计方案,将生态修复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保规划“三规同步”,高起点规划和建设。

规划重塑了博鳌小镇发展蓝图:着力将博鳌田园小镇当成一个大花园、大景区打造,保持乡村自然风貌,保持田园风光,以人为本。

如今,博鳌镇“山水林田湖海”融为一体。古树花木间,乡间小道曲径通幽,一栋栋南洋风格的青砖古宅如立画卷之中,成为名副其实的“田园小镇”。

这是论坛带给海南的启示——坚持“生态立省”战略不动摇。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清醒地认识到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最宝贵的发展资源。”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说,海南要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着力从源头上把好生态关。

保护生态环境,海南自我加压、主动作为。2015年2月份,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挂牌成立。与其他省份不同的是,海南强调“生态”二字,以单独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厅”凸显海南“生态立省”战略。

2016年5月份,海南省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提出,当地党政领导干部出现失责行为、符合追责情形的必将追责,并且无论调离、提拔、退休与否,都将终身追责。

2017年4月份,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系统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保障,成为指导海南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保护生态环境的举措正释放出生态红利。例如,从原环保部认定的“黑臭水体”到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海口市美舍河实现这一改变,仅用了半年多时间。

美舍河全长23.8公里,海口市4个辖区美舍河流经3个,被认为是海口绿色生态系统的一个关键性、基础性廊道。然而,作为海口市府城地区的母亲河,美舍河却长期以来饱受污染之苦。

用半年多时间啃下60年来的“硬骨头”,源于海口市保护生态环境的大胆创新。“水体污染在水里,但是根源在岸上。要根治污染,必须统筹美舍河各相关要素系统治理。”海口市水务局副局长曾卫华说,在新的治理理念指导下,美舍河摈弃了传统的工程治理方式,转向系统治理,岸上岸下各种要素一起整治。

几番努力,一套可呼吸的生物多样性水生态系统成型,美舍河逐步恢复了自净能力,有了生命力。

图为鸟瞰博鳌水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 伟摄

重改革,开创开放大格局

“改革开放”是本届年会的关键词之一,亦是海南发展的关键一招。

海南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30年的实践证明,开放的步伐快、力度大,海南发展就快;开放的步伐缓、力度小,海南发展就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告诉记者。

2015年起,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试点改革。“多规合一”的实践探索,让海南这个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再次站在了改革的潮头。

2016年初,海南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作。两年多来,海南全面启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为全国探索经验、作出示范的同时,形成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有效促进海南旅游转型升级。

海南改革开放的步伐从未放慢。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海南设立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并给予9项特殊政策。

作为我国首个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这里吸引了一批高端医疗健康企业进驻,目前已建成运营医疗旅游项目7个,在建27个,引进签约近百个,完成投资约60亿元。在健康养生、干细胞临床研究、肿瘤治疗等方面形成产业聚集。先行区内的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运营一年多来,已经有国内外2万多名客户前来疗养;开业10天的博鳌超级医院,迎来了全国多地慕名前来咨询的患者。

“以前接种九价宫颈癌疫苗必须去香港或者出国,博鳌马上就可以接种了,太方便了,我已准备预约了。”海口市民陈琼晶告诉记者。

“博鳌超级医院拥有特殊的政策,能够引进国外的药物、设备、新的技术,我们将首先引进九价宫颈癌疫苗。”中国工程院院士、博鳌超级医院院长李兰娟说,一些在国外已经使用的药品、设备和耗材,落户到国内需要3年至5年时间,但在先行区,由于有了“国九条”政策,在优先引进和使用这些药品、设备和耗材,以及开展新技术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港澳很难找到环境这么优美并兼具高端医疗专家资源的医疗机构。比如,走进一龄生命养护中心,更像是到了一个度假村。”在澳门从事医疗行业的陆洁玲说,“先行区”对澳门同胞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博鳌乐城”正为我国探路医疗旅游发展提供样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南要发扬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海南省省长沈晓明说。

强科技,促进产业大繁荣

自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建立以来,30年沧桑巨变,昔日的海角天涯,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与1987年相比,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8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0.3倍和24.7倍。

经过30年的发展,海南为我国科技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全国每10个农作物新品种就有7个诞生于海南、海南有中国最先进的航天发射场、海南还有深海领域最权威的研究机构。海南正努力摘掉“科技力量薄弱”的标签,打造领跑全国的科技创新高地。

依托科技力量,海南正在培育“陆、海、空”三个高新技术产业——“陆”是以南繁育种为代表的热带高效农业,“海”是深海科技及产业,“空”是航天科技及产业。

海南文昌,这座海南东北部的城市因为航天发射场成为“明星城市”。文昌航天发射场2016年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圆满完成了长七、长五火箭首发等重大任务。

文昌市的“航天”元素让海南与国际尖端科技亲密接触。“文昌正在航天上下游产业同时发力,以军民融合为契机打造航天科研及信息产业、航天重装及商业航天产业等6大航天产业链。”文昌市市长王晓桥说。航天元素让去年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52%。

建省30年,海洋经济占海南省GDP的比重由不到6%提高到30%左右。海南将继续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力争2022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向海洋进军、向深海进军、向海洋强省进军,是海南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如今,除海洋旅游业外,海洋油气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物流运输、海洋现代服务业、海洋信息业、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海洋装备制造业等都将成为海南省重点扶持的产业。

海洋油气产业已被确定为海南省12个重点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努力,海南省已形成了集“勘探、开发、加工、仓储、管输、销售”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油气产业链。截至目前,海南省共有规模以上油气产业企业39家,其中,百亿元产值企业2家、十亿元产值企业7家。

海南正在加快科技兴海步伐。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整体落户三亚,顺利完成了马里亚纳海沟万米级人工地震剖面测线、“深海勇士”号海试任务等多项深海科考任务。

一个“热带”,使海南农业在全国具有了鲜明的特色。经过30年发展,海南形成了以国家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天然橡胶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热带水果和花卉基地、水产养殖与海洋捕捞基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为主导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体系。目前,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例达75%。

近两年,海南减施化肥和化学农药,增施有机肥和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形成水肥结合、种养结合、耕地质量提升与病虫害绿色防控相结合体系。据统计,2017年,全省农药使用量连续两年零增长,化肥使用量增幅下降2%。

创新永远不停歇,改革永远在路上。海南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辉煌30年,美好新海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南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920万琼州儿女汇聚起澎湃力量,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凝心聚力、奋力拼搏、行稳致远,实现“建设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三大愿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 伟)

责编:张振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