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一次机会,也是我们向世界展现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基本框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充分认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今年两会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充分保证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举,体现了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正确集中各方意见,既能充分反映人民意愿,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又能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既能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又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既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效率办成事的政治优势,有利于形成全体人民的统一意志和行动,又能实现民主与效率的有机统一,保证了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实现,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是有效调整了我国各种政治关系。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多党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就是这种民主最基本的体现。这一新型政党制度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能够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能够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这一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这一制度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进行,坚持正确的方向并稳定有序地发展,既锻炼了群众的议事能力,又维护了群众的经济利益,体现了民主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三是保证了我国国家治理有效性。国家治理的有效性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内具功能,既表现在现有的民主制度能否保证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也表现在能否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有关规则和完善体制机制,使民主制度不断适应国家治理的新需要。在这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十分明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及时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并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实践中的重要成果,就是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研究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这个方案。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目的就是保证当前党和国家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能够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相适应,能够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有效性。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也进一步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作者: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刘学军)
责编:张振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