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就要接近尾声,这次大会的重大贡献之一是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大壮举。
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属性、新时代国家治理新理念的特性,以及现阶段法治国家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所决定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是等价交换的商品经济,需遵循一定规则,这种规则就是以法律制度为核心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必然会出现不正当竞争现象、负的市场外部性,以及仅仅依赖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出面维护正常经济秩序。只有建设法治国家,才能更好地规范公权力行使。限制公权力只是手段,目的是通过限制权力使之不侵犯公民权利,使公权力的运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正面效果,实现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协同并用。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国家。
国家治理理念是国家进行治理的行为准则和价值依据,体现了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偏好。新时代,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写入宪法,这是确定国家新时代的指导思想,加快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体现。新时代,国家的基本理念是服务,国家必须是法治国家,政府必须是法治政府;国家为了履行服务职能,要积极作为,不能懈怠,不能失责,更不能越权甚至以权谋私。要做到这一切,公权力必须通过宪法、法律予以规范。防止公权力私化、滥用,从根本上切断公权力私化路径,就必须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这个过程正是一种打破秩序并重新建构新秩序的努力,是一种理性文明政治秩序的建构过程。
现阶段我国法治国家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要求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步伐。当前,法治理念需要强化,法治意识需要加强,践踏法治的情况仍然存在。在公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上,公民权利才是第一的,公权力的行使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公民权利。如果这些观念没有得到很好树立,就会极大阻碍法治国家建设进程。当前,很多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还需不断完善,立法、执法、监督的水平有待继续提高,这都需要不断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在实践中,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宪法权威,逐步合法有序展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法治国家建设必须以维护宪法权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前提。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工作,离不开党的统一领导,很多困难与障碍,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循序渐进。当然,新时代,更要注意领导方式,不断提高党的依法执政水平;在实践中,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要不断完善国家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法治国家应体现出法律制度齐全、规范系统而无一遗漏,并且所有法律规范之间不存在冲突,均统一于宪法之下;在实践中,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要与国家治理创新紧密结合,不断完善国家治理结构与治理体系建设。宪法修正案对国家监察委制度的确立与规范,就是国家重大治理体制上的创新,我们期待着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实践中,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还需要不断培养全民法律意识。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单靠公权力机关自身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民支持。要注重宣传、注重教育,培养公民法律意识,让公众信仰法律,增强公民对国家制度的认同感。国家制度认同意识是指一国公民对自己生活中的国家制度,包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赞同、认可、接受意识。只有这样,我国法治国家建设工作的推进才会有更适合的土壤,也必然会更卓有成效。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在社会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个有机统一”,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最显著的优势。
(作者:王勇 中央党校党章党规研究中心副主任;宪法行政法室主任、教授)
责编:王亚男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