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培养香港、澳门年轻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加对内地的认知了解,是港澳代表委员们十分关心的话题。大家认为,爱国主义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如果能把工作做深做细,让形式更丰富,效果就会不断显现。
爱国教育要抓牢
“推动国民教育,这不管是在哪个国家都是天经地义的事。”谈到对国民教育的推动,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勇表示,如果连国民教育都不敢推动,没有国家意识的话,就等于你都不敢承认自己是一家人。这是很荒谬的事情。为此,他建议国情教育要在香港大声讲、大声做,同时对“港独”势力以学术、座谈形式深入校园、煽风点火的事情坚决说不,依法处理。
来自澳门的全国人大代表萧志伟说,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持续要做的事情。要保持澳门年轻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就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推进国情教育。比如普及宪法和基本法的知识,编写好历史教科书,组织学生到内地交流考察等等。“尤其是要做好年轻老师的培训,安排他们在内地进修、考察,培养爱国情操,掌握对国家的基本认知和了解。因为一个教师,往往能影响一大片学生。”
港区人大代表林龙安则回忆起一次国情教育中的难忘一幕: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当港生看到死难同胞被日寇残忍杀害的血腥场面,不少人当即泪流满面。“要知道,他们中的一半人甚至没去过深圳,是历史的强烈带入感促使他们情感爆发,一下子激活了和内地的同根性。”
交流方式需多元
提升港澳青少年对国家的认同和对内地的亲切感,需要内地与港澳青少年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对此,代表委员们建议,港澳与内地青年的交流应该更频繁,形式也应多元丰富,喜闻乐见。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霍启刚谈到推动香港和内地青年的交流时表示,两地青年交流,除了让更多人受惠之余,也要避免内容的雷同和形式化,主题设计上更加丰富,在交流中融入历史、法律、体育、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同时涵盖新科技领域,人工智能、电竞、动漫等等,关注青年人喜爱交流的热点和话题。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认为,应该要加深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的交流和融合,可以鼓励三地高校之间,开展更多开放性培养项目,比如广泛开展本科生2+2、3+1联合学位培养项目。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张俊勇建议,通过大湾区内各城市的相互配合,开展一项长效性且具有品牌效应的青年交流活动,在香港青年与内地青年交流中促进香港青年的国民教育和身份认同,如粤港澳大湾区婚恋交友活动。“据统计,近几年香港与内地青年通婚人数迅速增长,香港男女青年北上结婚现象越来越普遍。”
融入发展的大局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港澳代表委员表示,在香港与内地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希望香港年轻人顺应时代潮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亲身感受国家的变化和进步的同时,建立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校长陈卓禧说,香港年轻人不能把自己限制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内,而应该看到国家大发展带来的机遇。“比如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年轻人获得优质职业、更大的向上流动空间和更好的生活环境带来了无限机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好三大攻坚战,香港年轻人也可以作出贡献。”陈卓禧说,年轻人参加这些事情,可以亲身感受国家的变化和进步,更容易建立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是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这些天接触的人和事,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和眼界,也让自己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澳门在国家发展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港区人大代表、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洪为民也有类似感受,他表示,返港后将积极主动进行宣传,努力让更多香港市民了解国家政策。(记者 柴逸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3月17日 第 04 版)
责编:张振、总编室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