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斌委员:优化城镇格局 须推进公共资源均衡化

2018-03-16 07:17:55来源:中新网
字号: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格局,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缓慢,聚集人口的能力不强,与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差距仍在扩大,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亟须促进公共资源布局均衡化,疏浚阻碍人口向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城市外围区域流动的“堰塞湖”。

  张占斌表示,长期以来,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小城镇之间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堰塞湖”,阻挡了人口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小城镇之间自由流动,客观上阻碍了城市体系的发育成长。

  在他看来,形成“堰塞湖”的根本原因是公共资源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各区域之间的布局不均衡。张占斌表示,当前,公共资源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各区域之间的布局仍然很不均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悬殊”上:即优质教育、医疗等重要公共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城市的中心城区,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城市的外围区域相对不足,从而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与大城市、特大城市差距悬殊,城市的外围区域和中心城区差距悬殊。

  他进一步指出,造成公共资源布局不均衡的原因,一是我国城市体系的行政级别特征。二是单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基于此,张占斌认为,促进公共资源布局均衡化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关键。一是促进公共资源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之间的布局均衡化,补齐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公共资源不足的短板;二是促进公共资源在城市内部各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区和外围区域之间的布局均衡化,补齐城市外围区域公共资源不足的短板。

  张占斌建议,首先,要继续发挥政府在公共资源供给中的主体作用。其次,要改革和完善政府在公共资源布局均衡化中的主导作用:一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转移支付力度;二是完善考核体系,将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城市外围的均衡发展纳入考核体系,促进地方政府改变一城独大和城市单中心扩张的城市布局和发展模式,将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入到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城市外围区域。第三,要积极发挥市场在公共资源均衡化布局中的作用。(记者 孙韶华)

责编:夏丽娟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