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一线代表两会“群聊”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2018-03-15 21:05:11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社北京3月15日电 15日,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中外记者会上,与其他三位来自中国扶贫一线的代表聊起了脱贫攻坚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如何化矛盾、解心结?

扶贫工作有体力活也有“心理战”。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感受最深的困难就是给乡亲们化解矛盾、解开心结。

2008年,李君怀揣着乡土情怀,看准了农村未来发展的机会重返家乡,2010年,他成了全县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

“一开始老百姓是不相信你的,因为你很年轻,二十多岁党支部书记,说话也没有人听。”李君告诉记者,在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后改变随之而来,一开始的质疑转为相信,他坚信,给老百姓做工作、建立信任基础是面对扶贫困难的“解药”。

如何防止“按下葫芦起了瓢”?

让赵会杰烦恼的是“我们这边脱贫,那边又返贫”,生怕“按下葫芦起了瓢”。

这引起了现场扶贫一线代表的共鸣,因病返贫是大家都头疼的事。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隆回县岩口镇向家村村委会主任向长江表示,从国家层面来说,希望城乡大病医疗救助范围能扩大,医疗保障报销比例能提高,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解决了看病难题,脱贫没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党委书记曹庆华在关注贫困户医疗保障的同时,也看重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

如何缓解农村“空心化”?

2014年是向长江从一个民营企业家投身到向家村扶贫工作的第一年,那个时候摆在他面前的是“八个生产队都是老人,怎么办呢?”

向长江想过把自己手下的工人带回去,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他开始仔细分析问题,有了思路,定下原则:不求所有人都要回农村,在外面有好发展的留在外面,把在外面就业困难、对家乡有乡愁的人拉回来一起干,待到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才自然愿意进村发展。

李君亦有同样的想法。“这一步的精准扶贫,下一步的乡村振兴,都需要有思想有文化的年轻人回去。”但李君也说,这不是需要所有年轻人都回去,一个村的资源不可能承载所有年轻人的梦想,需要的是瞄准农村发展潜力的人。

“再过十年、二十年,农村一定会成为让人向往的地方。”李君说。(夏宾)

责编:周璇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