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网、助推器、调节器是社会保障制度三大基本功能。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与定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篇章开启了新时代社会保障新政,在新思想的引领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将彰显出更强大的生命力,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保障民生民安,织密网,为高质量发展补短板
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全民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高质量发展补全漏洞、补齐短板,使得发展无后顾之忧。过去的五年,中国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建立,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从覆盖面上看,全民参保计划的实施加快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的目标,推进建立健全全民共享、公平可及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服务网络上看,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便捷和优质的社会保障服务。从保障项目上看,新时期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在基本覆盖年老、生病、失业、伤残、生育等各类社会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民生民情,构建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子项目集。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正在试点探索过程中,将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料理和医疗护理提供有力保障。
增进民富民裕,提待遇,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高质量发展是要把过去对于速度和规模的关注回归到质量和效益上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质是普遍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新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聚焦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更加关注质量指标而非数量指标,提升普遍性指标而非单一人均指标。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守住了底线公平,还能增进福利,藏富于民,为经济发展集聚动力。截至2017年,过去五年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4亿多规模全世界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功不可没。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社会保障政策红利仍将不断释放,待遇给付水平将持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将迎来“十四连涨”;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合理调整社会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障制度“熨平经济周期”,抵抗经济下行风险的功能得以体现。
凝聚民心民力,促统筹,为高质量发展破藩篱
新时期社会保障新政在凝聚共识、厘清权责、打破分割、持续发展等方面继续推进改革。在解决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上,纠正泛福利化和反福利化等认识误区,改革地区分割、群体分割、部门分割的现状,完善制度各参数之间的内在逻辑,构建多层次保障格局,充分调动市场、社会、个人的积极性。进入深水区的社会保障改革打破原有的路径依赖,以制度创新为第一动力,对以往制度设计中的不足进行二次改革。消除地区差异,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创性地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加大基金横向调节力度,有助于缓解部分地区收支矛盾过大、养老金缺口难以弥合的问题,为下一步全国统筹奠定基础。破除群体分割,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把基层医院和外出农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等全部纳入,进一步消除限制劳动力充分流动的制度约束。打破部门阻隔,“三医”联动,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破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高质量发展,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完整的民生发展体系和保障体系,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高质量发展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完善,跨进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新政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求安民以奠国之基,求富民以强国之本,求汇民以聚国之力!
(作者朱小玉 单位: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责编:王亚男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