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王传霖:国有企业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强化责任

2018-03-13 16:14:53来源:海外网
字号:

1520928919424001.jpg

全国人大代表王传霖

海外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严冰)来自建筑行业——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全国人大代表王传霖在接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由中国倡议演变成全球共识,其建设进度和成果超乎预期,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成功实施,“中国标准”的优势逐步显现。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2.0时代,作为国家实力和形象的代表,国有企业要把握难得的战略机遇,主动强化责任担当,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出海”,在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产能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是促进相关国家和区域共赢发展的国际化合作平台。对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决定着未来数十年我国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对世界而言,“一带一路”开启包容性全球化新时代,有可能改变未来数十年的世界经济格局。我认为,国有企业至少要把握三个层面的内容。

从国家层面看:“一带一路”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伟大实践。我国40年前开启的改革开放事业主要是对外开放,打开国门,引进国外资本、先进技术、设备乃至管理理念,通过招商引资“请进来”。第二次改革开放的标志是加入WTO,使中国经济全方位地与国际接轨,让中国产品“走出去”。而这次“一带一路”倡议,应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三次高潮,即通过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合作,发挥我国在基础设施、设备制造、高铁、核电等领域积累的管理与技术优势,向高层次、高技术含量以及综合解决方案转变,输出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与发展中国家共享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经验,实现我国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

从价值观层面看:“一带一路”倡导的互利共赢、亲诚惠容、共商共建共享等理念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一带一路”首要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对周边国家尊崇“亲诚惠容”理念,不强权不唱独角戏不搞零和博弈,追求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些都深深体现了传统文化“大同”哲学、中华民族的和谐精神以及儒家“达己先达人”等思想,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智慧升华到了国家间相处之道的高度。

从建筑业层面看:“一带一路”首推交通先行,中国建筑业企业理应担负起开路先锋的时代重任。从需求端来看,相关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极其旺盛,但往往缺标准、缺技术、缺资金、缺装备,而我们在城镇化过程中累积的大量经验和产能可以对外输出,帮助其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从供给端来看,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国有企业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和先行者,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在高铁、核电、新能源、移动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已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掌握了一大批比肩发达国家的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中国建筑业具备走出去的良好条件,在技术、成本、工效、产业链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2017年世界500强中建筑业企业有13家,其中中国8家且包揽前六,其他所有国家共计仅5家,足见中国建筑企业规模之大、产能之强。可以看出,需求与供给高度匹配、高度互补,这为中国建筑业大规模、高质量走出去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利好,也是中国建筑业整体走出去不容有失的历史机遇。

二是国有企业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速“走出去”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国有施工企业“走出去”,要把握三个原则:首先,要坚持“互利共赢”。国有企业不能仅本着“赚点钱”的初衷走出去,要更多的考虑响应国家战略需要和所在国社会效益等多方利益,充分利用资本、技术、品牌和信誉等优势,努力实现多方参与、共同合作,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其次,要输出“中国标准”。响应“一带一路”走出去,绝不是“输出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而是把我们多年来实践创造的“好东西”拿出来,带着先进的技术、装备、管理等走出去,与相关国家分享改革发展红利,输出中国标准。第三,要突出“示范带动”。“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重大的政治品牌、经济品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指导,以市场化方式来运作“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使国有企业成为建设主体和支撑,带动全产业链企业“抱团出海”。

责编:侯兴川、朱惠悦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