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陆东福: 让中国铁路“领跑”世界

2018-03-09 11:40:46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严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今天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回应了社会关注铁路的众多热点问题。

微信图片_20180309113252.jpg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

记者:今年春运,我们感受到了许多新变化,大家的出行体验更加美好,我想这是近年来铁路全面进步发展带来的成果。请您介绍一下我国铁路发展情况?

陆东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铁路事业实现了重大跨越和加快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铁建设加快推进。世界高铁诞生至今已50多年了,我国高铁起步晚、发展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我国高铁新增营业里程1.57万公里,五年的建设成果就超过了全世界50多年的建设总和,到2017年底,已达2.5万公里,占世界三分之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目前,“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提前建成,并成网运营,我国已拥有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正如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那样,高铁网络引领世界潮流。

二是铁路技术标准和装备水平世界领先。我国铁路电气化率、复线率分别达到68.2% 、56.5%,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铁路技术装备实现升级换代,动车组上线运营达2980组、电力机车占比达到62%,载重70吨及以上货车占比达到50%,重型钢轨、无缝线路里程大幅延长,调度集中系统广泛运用。据国际铁路联盟(UIC)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国铁路各项安全指标好于世界其他铁路主要国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铁路。同时,我国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高速铁路、既有线提速、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重载铁路等覆盖了世界上所有铁路技术装备水平。

三是铁路技术经济水平全面跃升。路网运输能力和效率显著提升,我国铁路客运周转量、货运发送量、换算周转量、运输密度等主要运输经济指标已稳居世界第一,并且是排名第二国家的1倍多。特别是高铁的快速发展,不仅显著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而且带动了沿线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了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

四是党对国铁企业的领导全面加强,铁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更大。把加强党对国铁企业的领导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紧密结合,确保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铁路企业得到坚决执行,服务国家战略、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得到坚持贯彻,国家重点物资、公益性运输得到可靠保障,铁路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我国铁路的体制优势、网络优势充分显现。

中国铁路取得的这些成就,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出的巨大活力,得益于重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得益于200多万铁路职工的拼博奋斗。

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请问铁路系统有哪些重大改革举措?

陆东福:过去的五年,中国铁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正是我们始终深化改革的结果。2013年铁路实施政企分开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以来,我们对总公司和所属18个铁路局进一步明晰了职能定位,厘清了管理关系和方式,建立了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了上下贯通、法治化市场化经营体制。去年,又顺利实施了铁路局公司制改革和总公司机关组织机构改革,制定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和新建铁路项目吸引社会投资暂行办法,并作了一些积极探索,同时,大力推进铁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些改革成效已经显现,一些改革重点已经破题,铁路改革正处在关键窗口期,急需我们又好又快地深化推进。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一方面,加强党对国铁企业的全面领导。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市场三者的关系,把握好铁路建设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坚持和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和铁路行业专业优势,促进铁路事业持续优质发展。

另一方面,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国铁企业制度和运行机制,力求取得改革新突破。在进一步完善所属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巩固总公司机关组织机构改革成果,尽快完成总公司公司制改革;按照提高铁路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方向,积极推动铁路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和铁路资产资本化股权化证券化改革,加快推进非运输企业重组改制,积极探索铁路公司混改、债转股法治化、市场化途径,探索推进铁路企业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工作;研究以路网运营企业、专业运输企业及非运输企业为重点的资源整合、资产重组、股改上市等方案,推出一批对社会资本有吸引力的项目;继续深化铁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铁路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增强铁路企业发展活力,推动中国铁路效率效益持续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中国高铁作为一张靓丽名片,在实现“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支撑上有何安排?

陆东福:2018年,要在三个方面推动中国铁路更好地“走出去”,更好地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一带一路”建设。

一是推动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近年来,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动参与国际标准修订工作,截至去年底,共主持参与ISO、UIC重要国际标准55项,中国铁路已成为国际铁路标准制修订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国高铁标准在印尼雅万、中泰铁路等项目中得到积极应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铁路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章体系;深化铁路标准国际化工作,扩大中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以“复兴号”动车组为重点,加强重要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和海外布局。

二是推动中欧班列物流品牌“走出去”。不断扩大中欧班列开行范围,截至今年2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已突破7200列,开行线路达61条,国内开行城市38个,可到达欧洲13个国家、36个城市,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七国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和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国际国内两个平台作用,突出抓好提高品质、降低成本、保证时效三项重点工作,推动中欧班列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与“一带一路”建设相适应的铁路国际物流体系。

三是推动铁路建设项目“走出去”。2017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充分发挥在企业层面的牵头作用,加大境外铁路项目组织实施力度,印尼雅万高铁已有十多处工点先行开工建设,中老铁路已实现全线开工,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段、中泰铁路合作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轻轨工程项目务实推进。下一步,我们全力推进印尼雅万高铁、匈塞铁路全线开工建设,做好马新高铁投标和莫喀高铁前期合作相关工作,落实境外项目风险防控机制,更好地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一带一路”建设。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大家期盼更多的“复兴号”开进自己的家乡,更多的高铁线路按时速350公里运营。请问铁路总公司有何打算?

陆东福: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国内有关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优势力量,深入推进高速动车组技术创新,研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动车组“复兴号”,去年在京沪高铁率先投入运营。目前,已开行不同时速的“复兴号”动车组79对,通达我国23个省会城市。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复兴号”系列产品的研发应用,到3月底开行对数将增加至85.5对,年内还将组织更多的“复兴号”动车组上线,不断扩大“复兴号”开行范围,提升高铁运营和服务品质,让更多旅客享受到“复兴号”的优质服务。

按时速350公里运营,是高铁动车组速度与高铁技术体系的各项指标保持高水平协调状态的结果。从我国高铁发展看,京沪高铁去年率先实现了“复兴号”按时速350公里运营,证明我国高铁的建造运营水平已经世界领先,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高铁技术标准体系。

研究能否按时速350公里运营,简而言之要满足三个方面条件:一是主要技术标准和条件、各项参数指标实测检验动态稳定保持优良状态。二是市场需求与能力条件在本线、跨线运输中安全秩序和效率有保障,运营成本增加被收益所覆盖,使满足不同层次需要与运营效率效益相统一。三是专业技术管理、环境整治通过安全评估的法规要求,程序合规。我们一定坚持依法合规,科学严谨、有序务实地统筹研究并逐步实施推进相关工作。我们会坚决守住、确保时速350公里运营安全的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

记者: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世界领先者,下一步,中国高铁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陆东福:我国高铁发展依靠的是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保持世界领先必须加大基础和应用技术创新成果运用。中国智能高铁将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信、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速铁路技术的集成融合,实现高铁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技术水平全面提升,使铁路运营更加安全高效、更加绿色环保、更加便捷舒适。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学探索试验无禁区、投入运营必须安全可靠的原则,全力推进智能高铁重大科技攻关。我们准备在京沈高铁率先组织全面的智能高铁技术装备测试检验,做好自主化列控、自动驾驶、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智能变电所、基于北斗及BIM平台的应用系统等关键技术的试验验证,推进智能高铁技术实现新突破,试验成果将在京张高铁开通时投入应用。在京张高铁和京雄城际铁路的建设运营中,进一步攻克智能建设、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等关键技术,研制智能列车,实现动车组自动驾驶,采用智能化调度和防灾预警等系统,同时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智能服务,推动中国高铁综合技术创新领跑世界。

记者:媒体报道,中国铁路总公司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奋斗目前,请问这一目标的内涵是什么?

陆东福: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明确提出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奋斗目标,就是要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实现这一目标,要达到三个世界领先:铁路网规模和质量达到世界领先,铁路技术装备和创新能力达到世界领先,铁路运输安全和经营管理水平达到世界领先,同时实现铁路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水平、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铁路服务国家战略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功能完善、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高铁网,并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左右,基本覆盖20万人口以上城市,其中高铁3万公里左右,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力争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到2035年,率先建成以“八纵八横”为骨架的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运输保障,持续引领世界潮流。

通过连续多年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实践,我国铁路积累了丰富的工程质量管理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铁路建设有专业的管理机构、有可靠的质量控制措施、有严格的检验检测和验收组织程序,特别是2017年底铁路总公司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施意见》《铁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红线管理规定》等5个文件,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努力把隐患和病害消灭在开通运营前,实现铁路建设质量安全持续有序可控。

未来几年,我国铁路建设投资仍将高位运行,有序安排,每年都会有数千公里铁路新线投产运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确定,2018年铁路投资7320亿元,预计全年投产铁路新线4000多公里,其中高铁3500公里,2019年、2020年新线投产将达到5000公里左右。

记者:据报道,今年三季度广深港高铁将开通运营。请问广深港高铁采用何种运营模式?

陆东福:前不久,我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就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运营一事进行了充分会商并达成广泛共识,就有关准备工作签署了备忘录。广深港高铁全长142公里,其中内地段116公里、香港段26公里,现在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今年三季度将按期开通运营。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运营后,香港将与国家高铁网实现互联互通,可通达北京、上海、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杭州、南昌、福州、厦门、汕头、贵阳、桂林、昆明等城市,部分高铁列车拟使用“复兴号”开行。

广深港高铁开通运营,将使香港与内地部分城市列车运行时间大幅压缩,有利于促进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内地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经贸活动,有利于深化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互利合作,有利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保持香港特别行政区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广深港高铁运营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协议运输模式,票价采取双方运营企业各自定价、分段计费、加总核收的方式确定。中国铁路总公司会全力支持香港运营企业经营,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列车开行方案,相信广深港高铁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记者:请介绍一下今年铁路春运总体情况,与往年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陆东福:今年春运,我们积极践行“平安春运、有序春运、温馨春运,让旅客体验更美好”工作新理念,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目前,从旅客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反映看,普遍认为今年铁路春运更方便、更舒适、更温馨,出行体验越来越好。

2018年春运2月1日启动以来,至3月6日,全国铁路春运已累计发送旅客3.28亿人次,同比增加2542万人次,增长8.4%,日均发送963万人次。围绕运力安排、售票组织、旅客服务等各个方面,我们推出了十项便民利民措施:

一是扩大运力供给,特别是充分利用西成高铁、兰渝铁路、渝贵铁路等新线能力,增加成渝地区运力供给,“蜀道难”问题得到极大缓解;二是充分发挥高铁主力军作用,动车组发送旅客占比达到57.5%,超过一半;三是运用大数据开展贫困地区精准售票服务,保障贫困地区旅客出行;四是升级扩容售票系统,提升旅客购票体验,80%以上的购票不再需要输入验证码;五是打造“复兴号”服务新标杆,推行“复兴号”动车组标准化服务;六是运用“互联网+”,提高春运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七是开展车站畅通工程,实施便捷换乘;八是升级互联网订餐,压缩订餐下单时间,丰富餐食品种;九是推进站车“厕所革命”,加强设备整治,全面推行厕所“双所长”制,改善旅行环境;十是为港澳台旅客购票提供自助便利,实现省级以上城市所在地车站、广东省境内高铁车站、京广、京沪、杭深线所有高铁车站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精心组织,确保铁路春运圆满收官。在此,我也衷心感谢媒体记者朋友,你们对铁路春运的采访报道,传播了满满的正能量,极大鼓舞了全国铁路干部职工,推动了铁路工作的创新发展。

责编:武晓芸、朱箫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