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优秀教师该如何培养?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全国政协委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长杜惠平给出了他们的观点,一起来看看↓↓↓
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师范教育更大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赵国祥
振兴师范教育,国家要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师范教育是教师队伍的“工作母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必须大力支持师范院校强基固本、提质增效,从而更好地发挥师范院校强师兴国的主体作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由于受历史发展、自然条件、地方财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教师,无论工资待遇还是生活工作条件都相对更差。有调查显示,接近90%的农村教师对自己的总体收入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因此,农村地区教师队伍不太稳定,优秀年轻师资更是下不去、留不住,直接影响了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从教的意愿。
在经费方面,向师范院校进行倾斜,提高拨款水平,保障师范院校培养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同时,对师范生和青年教师,尤其是在老少边穷地区工作的教师的工作待遇和生活条件,要进一步改善,解决其后顾之忧。此外,还要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让教师有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尊严感,让教师职业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关起门来办师范的老路行不通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 刘仲奎
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应该走“小而精”的路子,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办相关专业,如数学、物理专业强的综合性大学可以开设培养中学数学、物理师资的师范类专业。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也可以和当地师范大学合作培养,发挥各自的优势,采用3年在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学习专业课,1年在师范大学学习教师教育类课程和参加教育实习的分段式培养模式,提升教师教育的培养质量。
师范院校要凸显教师教育特色,这是安身立命之本,但也要意识到,那种固守在传统师范教育体系,关起门来办师范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师范院校必须有效对接新时代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变化、新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师范院校应提升师范生培养精准度,按需培养,尤其是针对农村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补齐基础教育师资短板。进一步改进师范生招生模式,采取大类招生、二次选拔的方式,选拔本校更多有志从教的学生进入特定模块进行集中培养,同时进一步加强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的力度。
教师教育应主动适应新技术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长 杜惠平
教师教育应该主动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提高师范生对现代课堂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
如果期望未来的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能够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那么师范院校就应该首先变革教学模式,让未来的教师体验到如何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教学,如何启发、培养学生兴趣。
探索实行定向师范生动态管理制度,允许定向师范生和非定向师范生在校期间进行二次选择;对一些特殊专业应做好面试,以保证其专业水平。此外,建立完善定向师范生的学业情况刚性考核指标,对不能完成指标的应通过必要的清退机制予以清退。
来源:《中国教育报》、中国网、教育部新闻办
责编:武晓芸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