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项指标告诉你:中国脱贫攻坚打赢了硬仗!

2018-03-02 17:11:39来源:中国经济网
字号:

中国经济网3月2日讯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国务院1日对外公布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的落实情况表,36项指标任务圆满完成,《经济日报》今天五至七版刊发“特别报道”对此逐一解读。其中多项指标显示,过去一年里,中国政府不仅超额完成了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打赢了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在扶贫资金投入、贫困地区交通建设、信息化建设、医疗保障等方面均取得亮眼成绩,为今后三年脱贫攻坚战由“打赢”转向“打好”奠定了坚实基础。

消除整体贫困更进一步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贫困人口减少1289万,超额完成了去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减贫1000万人的任务,意义重大。

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比较容易脱贫的都已经脱贫了,现在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剩余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石山区、深山区、极端干旱山区、高寒阴湿地区,发展脱贫产业难度极大。解决这些人的贫困问题,成本更高,难度更大。在这种情况下,2017年我国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1289万人,成绩来之不易。可以说,我们离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更近一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俊毅)

脱贫攻坚打赢了硬仗

2017年,我国顺利完成340.0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对22个有搬迁任务省份开展全覆盖的常态化稽查,及时推动问题整改。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则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我国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加大力度实施易地搬迁工程。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我国坚持工程建设和后续脱贫“两手抓”,加大以工代赈投入力度,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帮助贫困群众既要“挪穷窝”,更要“换穷业”“拔穷根”,从根本上解决其稳定脱贫问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熊 丽)

专项扶贫资金持续加力

2017年,我国大力支持脱贫攻坚。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30.3%,农业、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资金同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投入力度。我国将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推广到全部贫困县。2017年,贫困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956亿元,比上年增加26%。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脱贫攻坚战的“保障钱”,一分一厘都要用到“刀刃上”。2017年,我国进一步强化资金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深入,阶段性减贫任务超额完成。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于2017年组织开展了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检查覆盖22个省区市的874个区县,涉及各级扶贫资金484.5亿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碧娟)

交通脱贫攻坚显身手

2017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8.5万公里,连续多年大幅超过预期目标,补上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

交通运输是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先导性条件,加快实施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是实现精准扶贫脱贫的先手棋,是破解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城乡互动、缩小了城乡差距、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还有效带动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为贫困地区群众打开脱贫致富大门,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农村公路快速发展,不仅给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坚定了群众的志气、勇气,让人看到农村发展的广阔前景,坚定了脱贫攻坚的信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齐 慧)

信息化成果惠及乡村

截至2017年底,电信业已完成3.2万个行政村通光纤的电信普遍服务任务部署,行政村通光纤比例达到94%。全国农村宽带用户达到9377万户,比上年增长25.8%,增速较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网络的发展水平,让广大农民早日共享信息化的成果。2015年10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电信普遍服务的补偿机制”,决定加大财政投入,形成中央、地方、企业共同承担推动农村宽带建设的局面。2016年起,工信部会同财政部联合组织实施了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电信普遍服务工作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农村网络光纤化接入进程,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 鑫)

医保补助标准再提高

2017年,全国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在2016年的基础上再获提升,达到平均每人每年450元。随着医保制度不断健全,政府投入逐年增加,医保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保障范围明显扩大。在提高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按规定落实困难人群个人缴费补助的基础上,我国还合理确定大病保险筹资标准,增强大病保险保障能力,并加大大病保险向困难人员倾斜政策力度,通过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等实施精准支付政策,贫困人口受益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此外,一批临床价值高但价格昂贵的重大疾病用药也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减轻了群众负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程的如期建立运行,解决了群众“跑腿”“垫资”的就医痛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秉志)

责编:宋鹏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