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事业,离不开适合文化创作和文化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这其实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原则问题:一是文化繁荣要有相适应的文化制度,二是发展文化需要让民众享受到文化发展进步的成果。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只有将文化发展与民众的文化需求相结合,才能催生文化发展和创新的源源不断之动力。
在全球化时代,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实力的增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展现文化认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九大报告也要求,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但无论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还是对内增强文化凝聚力,都离不开中外文化的对话交流。应该看到,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所要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这其中必然需要与他国文明和文化有更多交流、互鉴。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本就是在持续的兼收并蓄中形成并发扬光大的。而在新时代,中国要扮演好更大的角色,中国文化要获得新的辉煌与世界认同,吸收和借鉴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已越来越重要。
文化吸引力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闪光点和魅力所在。一方面,要勇担继承的使命,站在五千年文化积累的肥沃土壤之上,文化创新才能找到不竭的资源;另一方面,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开放姿态,我们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加坚定。也唯有不断的继承与开放,新时代的文化发展,才会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文化成果,享有更新、更大的文化荣光。(方 明)
责编:吴正丹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