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 > 资讯>视频>

驻守“天路:一分钟交接 三代人传承

视频信息
发布时间:2018-02-05 16:52:28  来源:央视网        (责编:吴正丹)
简介:

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被俗称为“天路”。在这条天路上开行的列车,要经受更多来自自然环境的挑战。能够扎根在青藏铁路工作,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更要有坚定的信念。今天让我们走进这样一家人,三代都驻守在这条天路上,从修火车到开火车再到指挥火车,他们用自己的传承,守护着天路列车的运行安全。

时值春运,姜海涛特意比平时上班要求的时间提前了许多来到西宁站,查看当天的列车编组,准备工作需要的用具,每一项都要仔细检查。

西宁火车站助理值班员 姜海涛:首先你要掌握这个列车的基本编组,包括它的每一个车种车号,这些全部要我们助理值班员全部兼顾了,再就是你的时间,包括你去到站台以后这些,对旅客上下车这些时间的估计,都要做很好地预判。

1989年出生的姜海涛,是西宁火车站的一名助理值班员,在火车站台和火车司机交接列车编组通知单,通过信号旗指挥列车的停发,是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在他交接的火车当中,有一班是由他父亲姜宏驾驶的。虽然父子见面只能在站台上,但这却是由于工作聚少离多的父子俩,平时见面最准时的时候。可交接每次只有一分钟。数据、签字一项项确认,丝毫不能马虎。留给父子间嘘寒问暖的时间,少之又少。

西宁火车站助理值班员 姜海涛:988编组,今天换了一个车,是9辆,自重是460吨,载重66吨,总重526吨。输数据的时候看好了,别输错了,这两天换乘比较多。

青藏铁路公司火车司机 姜海涛父亲 姜宏:天也冷,春运也开始了,多注意安全,多穿暖和点。

父亲姜宏,是姜海涛心中一直以来的英雄。西宁至德令哈全程865公里,进入冬季之后,沿途只能用“荒凉”来形容,其中要经过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隧道——关角隧道,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复杂的地质结构,姜宏在操纵机车时,为确保列车的平稳运行,需要严守高原操纵机车独创的“闯爬结合”操纵法,不能有半点松懈。多年精湛的火车驾驶技术,他在2007年被评为青藏铁路的“雪域天路金牌司机”。

青藏铁路公司火车司机 姜海涛父亲 姜宏:这张照片是我们青年号在南山口,格拉线开工典礼的照片,我也是第一批进入拉萨的。你看我在单位上安全行走120万公里,荣获2007年度雪域天路金牌司机光荣称号,开工纪念章,这是我的荣誉,感到自己很欣慰。

目送父亲驾驶的列车缓缓开出站台,姜海涛顾不上休息,又赶忙开始准备下一趟列车的资料。西宁冬季的温度平均接近零下二十度,姜海涛在站台上,每次一站就是12小时。

西宁火车站助理值班员 姜海涛:一天我们这儿的接发都在二三十列,基本去站台上就回不来了,中间列车间隔也就十来分钟。

姜海涛是家中从事铁路工作的第三代。1958年,姜海涛的爷爷姜惠文从原来工作的东北分配到西宁,从事列车的检修工作,在西宁一干就是24年。父亲姜宏也在青藏铁路工作了一辈子。

西宁火车站助理值班员 姜海涛:刚开始我爷爷他们那一辈来的时候正在修兰青铁路,然后到我爸爸这儿就开始,他从事的是客运列车的,他从小就跟我讲,开车想着坐车人,他手里握着虽然是闸把和手柄,但是就是它就牵扯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

从小在家里,姜海涛听到最多的关键词就是铁路和火车。住在火车的机务段旁边,每天火车的轰鸣声就是他的闹钟,从火车的汽笛声中他就能准确判断火车型号,谈到每种型号的性能,他更是如数家珍。

西宁火车站助理值班员 姜海涛:这应该是东风4D的汽笛声音,这个是东风8B的声音,最后一个是东风4B的声音。第一台机车是中国的第一代准高速机车,它的设计时速是170公里,第二个是干线的货运机车,它的设计时速是100公里,最后一个就是给中国铁路立下汗马功劳的东风4B机车,是现在中国量产下来最高的一台机车。

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姜海涛退伍分配到青藏铁路工作。从修火车到开火车再到值班员,姜家三代人伴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现在,姜海涛最大的梦想,从儿时的开火车,到现在,是想成为铁路行车的大脑。

西宁火车站助理值班员 姜海涛:从我爷爷他们刚开始来的时候是蒸汽机车,等我爷爷退休的时候有了内燃机车,到我爸这一代,又经历了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从我上班开始,首先接触的铁路是时速120公里,到后面的时速140到160公里,再到现在的350公里,这短短十年,真的中国铁路发生了巨变。未来我要继续去学习、继续去努力,向新的岗位,向列车调度员,去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