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技师董志政
“缠”师学艺
“发动车辆!做好前出准备!”正在执行待命任务的“杨子荣侦察连”三辆侦察车闻令而动,迅速点火。
马达轰鸣的战车就像是一头头蓄势待发的猎豹,随时准备捕杀“猎物”!
“老董,有情况!”突然,一位名叫老董的士官通话器里传来求救:一辆侦察车任务终端系统持续发出高温报警!驾驶员虽费尽周折,却无法找到“症结”。
“检查水温传感器”“传感器正常!”沉默片刻,老董再次发话:“变速箱有无漏油?”三分钟后,对方惊呼:“神了!变速箱真的漏油!”
时间紧迫,但老董却很沉着:“清洗!来得及!”在他引导下,驾驶员迅速将快换接头拆下,进行清洗、安装。
几分钟后,“系统恢复正常”的话音刚落,上级出动命令已到:三辆侦察车迅速向指定区域机动……任务结束,众人齐赞:“这个老董,有一套!”
这个“有一套”的老董全名叫董志政,四级军士长,是中部战区某师“杨子荣侦察连”装甲技师。
“都是一块学,但老董总能快人一步!”连队文书王晓亮举了一例:几年前单位换装,董志政作为连队骨干被安排到工厂学习,一同参加的还有其他连队的精英。那些天里,当别人还没搞清楚部件名称时,董志政已在探究装备工作原理;等装备接回单位的那天,董志政整理出一份《常见故障排除手册》。
王晓亮说,老董的绝招是“缠”。每天学习结束,董志政都能“找理由”留下,趁着整理工具的时机,“缠”着师傅问这问那,帮着他们打打下手。师傅见他这么用心,也知无不言。回到宿舍的他也不闲着,“缠”他的笔记:除了梳理知识点和学习体会,老董还会把当天师傅提到的易发故障进行“模拟处置”,并结合作战实际优化方法。
外出训练返营,一辆战车在下坡时突然趴窝。经过一番检查,董志政成功找到“根源”。但他却提出一个大胆建议,何不利用下坡启动车辆?理论没问题,但没人试过,于是董志政主动请缨。随着战车再次“复活”,董志政坦言,“坡起”的想法并非首创,而是在一次“缠”着师傅唠嗑时,从他那里学来的:“战场千变万化,地形也要合理利用。”
说起董志政,连队官兵都说他最爱“围观”。后来才知,不论是训练还是日常,一听有战车出故障,老董总会跑过去“一探究竟”,有时甚至甩开膀子帮人忙活。
一次,兄弟单位的一辆战车常冒黑烟,一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发现问题:原来是因为发动机温度过高,一块起密封作用的皮垫损坏了。事后,全程“围观”的董志政专门对类似情况进行了分析整理。第二年,连队外出训练,一辆战车竟也无端冒起黑烟。董志政结合上次的经验,对比分析后认为,问题应该出在密封性上。果不其然,有一个垫片正是“罪魁祸首”。
董志政左面的衣袋里总是鼓鼓的。常年装着一个油腻腻的小本子。“学到一点,记上一处,或许就有大用场。”几年来,能“缠”善“观”的董志政用他的细心,让“杨子荣侦察连”的战车始终都能保持高昂的“战斗状态”。
心声
处处留心皆学问
■董志政
干好工作的“诀窍”就是始终做个有心人,保持热情和笃定。遇事多长一个心眼,做事多动一番脑筋,必然能事半功倍。
照片摄影:叶红 杨慨 刘馨阳 刘洋
稿件采写:钱晓虎 武元晋 张雅东 万东明
责编:吴正丹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