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提升,消费需求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新动能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增速比上年有所加快。
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27122亿元,比上年增加83537亿元,折合美元相当于2016年世界排名第14位的澳大利亚GDP总量规模(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提高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比上年增长6.1%,回落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比上年增长8.0%,提高0.3个百分点。
二,三次产业结构持续调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201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9%、40.5%和51.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与上年持平。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17年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4.9%、36.3%和58.8%,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个、2.5个和4.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22.5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三,外需贡献率由负转正,消费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上年下降7.7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1%,比上年下降11.0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1%,比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提升,但最终消费支出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2017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大幅回升的原因,一是我国外贸形势总体较好。在全球经济温和复苏,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外贸稳增长效应显现的大环境下,201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二是价格因素影响。由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现同比上涨态势,带动我国货物进口价格指数上升至109.4%,大于货物出口价格指数的103.9%,所以剔除价格因素后,不变价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为正增长,且增速比上年大幅提高。
四,企业效益继续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同时工业品价格大幅回升,企业效益明显好于上年。2017年,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提高0.4个百分点。1月份至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提高12.5个百分点。
在第三产业中,受工业生产增长加快等因素影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提高2.4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较快,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0%,提高7.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1.3%。
五,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新动能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新兴行业保持较高增长,新动能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动力。工业新旧动能持续转换,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4%,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4.4个百分点和6.8个百分点。新动能聚积的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1月份至11月份,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1%,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8.0%,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速1.2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
CPI温和上涨 PPI涨势趋稳
赵茂宏
2017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6%,涨幅比2016年回落0.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由2016年下降1.4%,转为上涨6.3%,结束了2012年以来连续5年的下降态势。总体上看,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恢复性上涨,但涨势趋稳。
一,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涨幅比2016年有所回落。
全年CPI同比呈现不对称“V”形走势。1月份,因“春节错月”影响,CPI同比上涨2.5%,为全年高点;2月份节日因素消退,迅速回落至0.8%,为全年低点;3月份后各月份在0.9%至1.9%之间波动上涨。全年1.6%的平均涨幅低于2016年,延续了2012年以来涨幅低于3%的态势,属温和上涨。
食品价格下降是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2017年,食品价格下降1.4%,是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影响CPI下降约0.29个百分点。食品价格较低既有鲜活食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也有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上年对比基数相对较高也是原因之一。猪肉价格全年持续低位变动。在1月份同比上涨7.1%后,连续11个月同比下降,最低降幅达16.7%,全年下降8.8%。鲜菜价格受天气影响变化明显。2017年整体气候条件较为适宜,鲜菜供应比较充足,价格下降8.1%。鸡蛋价格全年波动较大。上半年鸡蛋价格下降较多,同比降幅最大达17.1%。猪肉、鲜菜和鸡蛋三项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49个百分点,是食品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
非食品价格涨幅有所扩大。2017年,非食品价格上涨2.3%,影响CPI上涨约1.85个百分点,涨幅比2016年扩大0.9个百分点。分月份来看,同比涨幅在2.0%-2.5%之间微幅变动,呈平稳上涨态势。在非食品中,服务价格近年来连续稳定上涨。2017年服务价格上涨3.0%,影响CPI上涨约1.10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恢复性上涨,涨势趋于稳定。
全年PPI同比走势呈“M”形。2017年年初,受原油、铁矿石和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上涨,以及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PPI同比涨幅较高,2月份上涨7.8%,为全年涨幅高点;3月份之后,受重点行业价格回落影响,PPI涨幅回落,5月份至7月份连续3个月保持5.5%的涨幅;8月份之后,PPI涨幅有所扩大,但未超过2月份;4季度,钢材、水泥和化工产品价格涨势明显,但随着上年涨价翘尾因素逐渐消失,PPI涨幅再次回落,12月份上涨4.9%,为全年最低。
PPI走势具有一定恢复性上涨特征。2016年9月份之后,PPI同比连续上涨,从宏观层面看,一是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稳中向好的影响;二是受世界经济整体回暖、大宗产品价格回升影响。从技术层面看,也是因为前期下跌较多,价格自身出现恢复性上涨。经测算,2017年12月份,工业品整体价格已大体回升至2013年5月份的水平,但仍比2011年9月份的高点低约4.2%。2017年,价格涨幅较大的行业多为前些年跌幅较深的行业。例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016年下跌16.4%,2017年上涨29.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016年下跌1.7%,2017年上涨28.2%。
生产资料价格波动较大,生活资料价格走势平稳。2017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3%,影响PPI上涨约6.13个百分点,是推动PPI上涨的主要因素。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7%,影响P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涨幅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生活资料多为面向消费市场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从近年价格水平看,2017年生产资料价格仍比2012年低约5.8%;生活资料价格比2012年高约0.5%,基本呈微涨态势。
多数工业行业价格涨势温和。2017年,在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中,价格上涨的有34个。其中,8个涨幅超过10%,7个涨幅居于3%至10%之间,19个涨幅低于3%。从具体行业看,装备制造相关行业价格涨幅平稳,主要是因为科技进步、产品升级更新等因素消化了部分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
新动能加快成长 新业态蓬勃发展
许剑毅
2017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效益持续提高,新动能加快成长,服务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服务业稳定较快增长,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强。
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51.6%;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0%,比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出1.1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已连续5年在三次产业中领跑;服务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第二产业高出22.5个百分点;拉动全国GDP增长4.0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1.5个百分点。
服务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第三产业新登记企业479.4万户,同比增长7.5%。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5040亿元,比上年增长9.5%。2017年1月份至11月份,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2%。
二,服务业新动能加快成长,推动服务业经济结构升级。
2017年,服务业新动能加快成长。驱动新动能发展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三大门类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8%,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7.8个百分点,拉动第三产业增长2.3个百分点。
新动能的加快成长极大地推动了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2017年,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增速明显快于传统服务业,对服务业生产指数的贡献逐季增强,四个季度对总指数的累计贡献分别为34.4%、36.6%、38.3%和40.2%,拉动服务业增长分别为2.8个、3.0个、3.2个和3.3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经营效益显著改善,利润率提高。
服务业生产经营效益摆脱了近年来低迷状况。2017年1月份至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21618.0亿元,同比增长30.4%,比上年同期提高28.2个百分点。
2017年1月份至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率达到14.3%,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
四,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准不断提升,已在一些领域世界领先。
服务业产品引领中国创造。2017年三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处理移动支付业务97.22亿笔,金额49.2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7%和39.4%。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超过1亿,摩拜单车被评为“2017年改变世界的50家公司”之一。
中国服务业技术、标准在多领域位于世界先进水平。2017年8月份,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实现国际上首次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通信,量子通信技术已跻身全球领先地位。华为公司开发的全球首个端到端5G预商用系统,荣获“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奖”。
五,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房地产业去库存效果明显,2017年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5.3%,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12.1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降成本初显成效,2017年1月份至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的成本比上年同期下降1元,每百元营业收入的财务费用比上年同期下降7.0%。
服务业领域改革措施助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一是金融业的改革推动了经济结构变革,服务业经济新动能获得金融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二是交通运输业的改革推动了全社会交通物流成本下降。三是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等传统行业进一步融合,促进了传统行业生产经营效率提高。
六,服务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从业人数同比增长5.2%,增速高于第二产业5.0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新增就业人数的91.8%,高于第二产业83.6个百分点。
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五大幸福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加了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2017年,我国人均出游次数达到3.7次,比上年明显增加;全国建设各类体育场地2万余个,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提高到41.3%;城市院线观影人次达到16.2亿,比上年增长18.1%;远程医疗覆盖1.3万家医疗机构和所有国家级贫困县。
七,服务业未来发展预期乐观。
据2017年四季度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问卷调查,企业对未来经营预期普遍较为乐观,四季度经营预期指数达到61.5%,比上年同期和三季度明显提高。2018年服务业仍将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继续创新和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深化,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等都将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升级,消费对服务业增长的刚性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三是中国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为服务业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提供有力支撑。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将继续带动和引领中国经济较快增长。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服务业司司长)
清洁能源发展快 节能降耗有成效
王益烜
2017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绿色发展各项措施有效实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以及“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广泛开展,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不断深化,能源清洁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能源供应总体平稳,能源消费结构明显优化,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
一,清洁能源快速发展,能源进口继续较快增长。
能源生产总体稳中有升。原煤恢复性增长,原油降幅收窄,天然气增长较快,发电量平稳增长。具体来看:原煤生产受上年去产能政策基数较低,以及当年先进产能释放等影响呈恢复性增长,全年产量34.5亿吨,比上年增长3.2%,上年为下降9.4%;原油生产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位运行、缓慢回升等影响,产量持续下降,全年生产1.9亿吨,下降4.0%,降幅收窄2.9个百分点;天然气供需两旺,“煤改气”“油改气”和环保政策的落实推进使天然气消费需求持续攀升,全年产量1474.2亿立方米,增长8.5%,加快6.3个百分点;受宏观经济稳中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动工业用电回暖,以及夏季高温等影响,电力需求增长较快,全年发电62758.2亿千瓦时,增长5.7%,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比重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能源进口继续较快增长。其中,原煤增长放缓,原油稳定增长,天然气高速增长。具体来看:原煤进口2.7亿吨,比上年增长6.1%,增速回落19.1个百分点;原油进口4.2亿吨,增长10.1%,回落3.5个百分点;天然气进口6857万吨,增长26.9%,加快4.9个百分点。
二,能源消费结构明显优化,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
随着能源消费革命不断深化,国家治理大气环境、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等措施的进一步落实,我国用能方式不断改善,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对煤炭的替代作用不断增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成效进一步显现,能源消费结构明显优化,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
单位产品能耗多数下降。经初步统计,2017年39项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生产综合能耗指标中八成多较上年下降。其中,合成氨生产单耗下降1.5%,吨钢综合能耗下降0.9%,粗铜生产单耗下降4.9%。
能源消费结构明显优化。经初步核算,2017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约2.9%。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提高约1.5个百分点,煤炭所占比重下降约1.7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经初步核算,2017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约3.7%,顺利完成全年下降3.4%的目标任务。
(作者董礼华系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副司长)
责编:夏丽娟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