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头。夏凡 摄
盔头,即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的各种冠帽。在潮剧盛行的汕头,盔头的需求量不小,但工艺极其复杂:制作一顶花旦的盔头,由60多块铁片组成,需要数十道的工序、耗时4天才能完成。“必须一道道工序做下来,没有捷径。”赵岱丽说,许多年轻人对此望而却步,夫妻俩一直没有收徒,仅靠两个女儿将手艺传承下去。
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寮嵌瓷省级传承人许少雄年幼时便跟随爷爷学习嵌瓷技艺。经过他的一双妙手,破碎的茶碗可以华丽“转身”,变成精美的陶瓷拼贴工艺品。嵌瓷是以潮汕风格为主的民间建筑装饰工艺,多用于祠堂、庙宇、民居等大型建筑物的屋顶或瓦片装饰。
大寮嵌瓷。夏凡 摄
对于晚辈愿不愿意继承他的衣钵,许少雄并不担心:“我们应该让年轻人自己选择要走的路。如果他们以后对传统手艺感兴趣,自然会跟着学;不感兴趣也不能强求。”
汕头市级非遗项目珠绣传承人洪裕静也认为,培养兴趣对于文化遗产传承十分重要。她一手执针线,串起盘中的彩珠,在缎面上来回翻飞,才一会儿工夫,一个人物的轮廓就形成了。她所传承的珠绣起源于唐朝,明清时期广泛盛行于潮汕民间。
“针对那些对非遗技艺感兴趣的年轻人,政府可以适当给予补贴。”洪裕静认为,与其他技能不同,学习传统技艺往往周期长、成本高、收效慢。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资助,鼓励新鲜血液进入非遗领域。
如今,传承传播非遗的形式多种多样。每逢周三,国家级非遗项目潮阳剪纸市级传承人陈小燕就会到汕头大学开设手工班,教学生们学习剪纸。“学生们都觉得很有意思,每次50个名额很快就会报满。”她说。
责编:吴正丹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