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旅游十大亮点

2017-12-29 04:43:29来源:海外网
字号:

500.jpg

图为外国游客在北京天安门合影。来自百度

501.jpg

1、中国成世界旅游领跑者 发起建立世界旅游联盟

2017年9月11日至9月16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二十二届全体大会在中国成都举行。期间,由中国发起的世界旅游联盟正式成立,这是世界上首个全球性、综合性、非营利国际旅游组织。

随着国际旅游业持续发展重心东移,中国在国际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中国在世界旅游舞台上正在由参与者变为主导者,拓宽国际合作渠道、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提升在世界旅游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正从世界客源大国转变为世界旅游的责任担当大国。

中国旅游业已成为全球“领跑者”。世界旅游业界看重中国经验、中国市场和中国作用,希望与中国加强旅游交流合作。中国为世界旅游业发展贡献了诸多新理念、新倡议、新思路。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跃居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国。中国将引领世界旅游业实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2、旅游交往助力大国外交 中国与多国互办旅游年

如今,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世界舞台上不断展现中国风采,向世界持续传递中国声音,为世界带去中国微笑。这就是中国旅游外交,它是国家间最友善、最和谐、最有人情味的交往。

中国旅游外交正在彰显着大国魅力。旅游从外交边缘走向外交前沿,成为国家外交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增进国际认同的重要途径,成为践行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的重要方面。旅游外交已成为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与世界联系的重要平台和中国对外交往合作的重要内容。

旅游年作为旅游外交的重要载体,在外交事务中的独特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国际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最活跃、最具潜力的方面。中国旅游年的朋友圈正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2012年和2013年中俄两国互办旅游年,拉开了中国与相关国家互办、共办“旅游年”的序幕。2017年,中澳、中瑞、中丹、中哈、中国—中东欧、中国—东盟等多个旅游年相继举办,“旅游年”已成为世界舆论的“热词”之一。

3、厕所革命补齐民生短板 真抓实干养成文明习惯

厕所是文明的重要窗口,是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如今,小厕所发生了大变化。中国厕所总量显著增加,里里外外干净卫生、整洁美观。中国旅游厕所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昔日中国旅游的最短板得到初步补齐,44亿人次中外游客的如厕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中国也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解决厕所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样本,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前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两年多来,旅游系统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体现了真抓实干、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要像抓“厕所革命”一样,不断加强各类软硬件建设,推动旅游业大发展。习近平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4、世界看好丝绸之路旅游 推进沿线国家跨境合作

作为开放性、综合性产业的旅游业,发挥着先联先通的独特优势,书写着一篇丝路旅游的大文章。丝绸之路沿线旅游资源富集,是中国国家精品旅游带。丝绸之路旅游在海外的认知度越来越高,成为中国旅游吸引外国游客的王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成为中国出境游新的发力点。在沿线国家中,已有5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未来将有更多的沿线国家成为中国人出境游的热门选择。

中国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先后建立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中俄蒙等一系列双边多边旅游合作机制。未来中国将重点从两方面发展丝绸之路特色旅游,一是加快“一带一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向特色旅游转型,大力发展文化体验、探险旅游、商务旅游等旅游新业态。二是优化“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发展环境。推动旅游保险国际合作,开展旅游市场联合监管。大力推动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设立工作。

5、旅游成为假期生活标配 中国节日广受世界瞩目

如今,旅游已成为中国人假期生活的标配。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休闲度假成为中国人的“刚性需求”。元旦、春节、“五一”、“十一”、清明、端午、中秋、儿童节、妇女节、重阳节等等节庆期间,中国人的出游热情持续高涨,出行方式多元便捷,休闲体验新颖深度。假期旅游呈现出浓浓的节日风情,乡村旅游、民俗旅游主题活动丰富多彩,以“旅游+”融合发展方式创建的旅游小镇、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体等成为假日亮点。

从旅游的角度看,中国春节等节日已成为普天同庆的节日。原本影响力只在国内的春节经济,通过春节出境游,逐渐成为一个全球经济热点。通过旅游,中国春节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熟悉,也推动着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2017鸡年春节,中国615万出境游客点燃世界热情。中国出境游客的“数量”、“质量”与“能量”,带给世界机遇与惊喜,也折射出中国游客的火爆、成熟与潜力。

6、外国游客喜欢游览中国 入境旅游全面恢复增长

中国旅游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除了抢眼的出境游、庞大的国内游,入境游也已全面恢复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喜欢到访中国。

中国入境游的利好因素产生叠加效应。全球安全形势日趋复杂,相比之下,中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入境旅游政策持续优化,已有多个城市实施了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提升了中国入境旅游便利化水平,增加了中国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全域旅游的建设提升了中国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升了旅游目的地接待能力。旅游产品供给水平不断提升,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行、旅游小城镇等一大批新产品、新业态应运而生,丰富了海外游客的选择。

中国入境游客出现了群体趋向年轻、目的地更为多元、专程中国体验文化等一些新特征。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专门来中国休闲度假,体验文化与自然。中医药健康养生游正在成为入境游的新宠。此外,外国游客对中国旅游交通满意度最高,尤其是中国高铁,已经成为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一项重要体验。

7、旅游成为绿色发展引擎 生态旅游助力美丽中国

中共十九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目标。新时代的愿景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生态旅游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绿色发展引擎。

生态旅游契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的本质内涵,是在绿色低碳领域培育经济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重要举措。生态旅游遵循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认识,在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发展旅游,通过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提供生态旅游产品以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是新时代的健康产业、幸福产业和美丽产业,并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领跑功能。

美丽中国呈现的是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美好生活。生态旅游产业是立足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优美的生态资源是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本,是产业的生命力所在。

8、科技创新改变中国旅游 文化旅游进入2.0时代

科技和旅游的亲密接触,带给我们无限的可能。对中国旅游业而言,智慧旅游从未像现在这样令人瞩目。科技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给旅游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即将过去,一年前预言中的“科技+旅游”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熟识:智能机器人的运用、对话式的沟通界面以及AR、VR等技术的普及。科技让旅游者可以不经人工咨询,仅与机器对话,便可寻得满意的去处,预订酒店、机票,甚至足不出户,就可饱览风光。科技不仅改变了旅游者,也改变了旅游从业者。“与科技结合,旅游市场才能做大做好”,已成为中国旅游业的共识。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旅游企业,都在寻求与科技的深度结合。

科技同样令古老传统的文化旅游进入到全新的2.0时代。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文化旅游2.0把“无中生有、变废为宝”做成精品。文旅产业的智造业属性得以彰显,不断迭代成为必然选择,“永远建不完的迪士尼”即是文化旅游2.0的典型代表。未来,谁拥有了创意和科技创新能力,谁就是文化旅游2.0时代的赢家。

9、红色旅游进入新的时代 聚民心汲取力量再出发

追忆革命岁月,翻阅历史画卷,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之旅……今年中国的红色旅游格外耀眼。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九大等重大时间节点,红色旅游都受到中国人的热捧。

如今的红色旅游游客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平均年龄为35岁;“80后”父母携“10后”小朋友到访红色旅游胜地成为最新趋势。

红色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产品,还是一座课堂,红色旅游的教育内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红色旅游已成为凝聚民心强中华,汲取力量再出发的精神动力。

海外红色游同样生机勃勃。近年,在中国游客海外红色旅游的重要一站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红场、二战博物馆等红色旅游景点已经成为前往俄罗斯的中国游客必到之地。德国特里尔、乌培塔尔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故乡,也是中国人钟爱的海外红色旅游目的地。

10、跟着科学旅游日渐火热 寓教于游深受游客喜爱

随着中国旅游的内容和形式日益多元化,旅游的科学教育功能逐渐被游客所重视。外国游客尤其喜欢在旅游中学习科学知识。在旅游中传播科学,尤其是开展科学旅游有助于培养中国人重视科学,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而对中国旅游业而言,要走向国际,也必须依靠科学的武装。在文化差异巨大的情况下,用科学知识和科学语言进行导游是中国旅游业与世界沟通的最佳方式。

中国已进入发展科学旅游的黄金时期,科学旅游是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本报“旅游天地”版今年组织策划了“跟着科学去旅行”系列报道,采访地质、天文、林业、水利等多领域的科学家,以科学的视角,用深入浅出的表达和分析,带领海内外读者展开奇峰异洞、火山、森林、沙漠等多领域的科学旅游。(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赵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2月29日   第 12 版)

责编:张申、总编室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