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总理辞职引发中东政治地震 谁在幕后操控?

2017-11-17 15:50:0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当地时间11月4日,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利雅得突然宣布辞职后就销声匿迹,引发各界关注。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法国总统府16日表示,哈里里将在本周六(18日)离开利雅得前往法国巴黎。


0111.jpg

黎巴嫩总理哈里里

海外网11月17日电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报道,法国总统府16日表示,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将在本周六(18日)离开利雅得前往法国巴黎。有消息称,哈里里访问巴黎后将返回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以便正式辞去总理职务。

当地时间11月4日,沙特阿拉伯电视台播放了一段事先录好的视频,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宣读了辞职声明,并指责伊朗及其“羽翼”黎巴嫩真主党干涉阿拉伯国家内政,同时暗示自己遭遇暗杀威胁。

10日,黎巴嫩总统米歇尔·奥恩在会见沙特阿拉伯特使时表示,哈里里必须返回黎巴嫩。他还强调,哈里里在沙特阿拉伯宣布辞职的举动是不可接受的。

12日,哈里里在利雅得接受黎巴嫩“未来”电视台采访,称自己并未收到沙特胁迫,行动自由,并将于“数天内”回国与黎总统磋商“不卷入政策”,即黎巴嫩不卷入任何地区冲突。他表示,只要黎巴嫩真主党恪守这一立场,他可能收回辞呈。

15日,法国总统府宣布,马克龙总统已邀请滞留沙特的黎巴嫩总理萨阿德·哈里里及其家人前来法国,但称这不是让哈里里流亡法国。

现实局面:哈里里辞职风波引发中东政治地震

早前就有媒体分析道,哈里里的下台打乱了黎巴嫩脆弱的政治平衡,将黎巴嫩推向了乱局的旋涡中心。哈里里4日在利雅得宣布辞职后,黎巴嫩政府基本陷入瘫痪。美联社评论,这件事让派系复杂的黎巴嫩“难得”地团结起来,将矛头对准沙特。受到伊朗支持的黎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则公开指责沙特逼迫哈里里辞职,连亲沙特的逊尼派阵营未来阵线也一改口风,在9日发表的一份声明中措辞严厉,要求哈里里回国,暗指沙特扣人不放。

沙特的强硬表态则在本就紧张的地区局势上加了一把火。沙特阿拉伯外交部长还在记者会上表示,“沙特要帮助黎巴嫩人民从真主党的控制下走出来”。他还表示,沙特的态度与美国政府以及包括埃及在内的其他盟友是一致的,他们敦促黎巴嫩政府对由伊朗支持的真主党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有黎巴嫩政府高级官员向路透社透表示,哈里里的辞职加深了当前的危机,已经将黎巴嫩推到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间斗争的前线。

在哈里里宣布辞职并指责伊朗干涉地区事务的数小时后,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赫拉姆·卡西米对哈里里的相关表态予以驳斥,称哈里里的言论是对美国、沙特、以色列等国反伊朗言论的单纯模仿,哈里里辞职旨在制造黎巴嫩及整个地区的紧张局势。伊朗方面还暗示哈里里此举是沙特授意甚至胁迫的。

因两国间骤然升级的紧张关系,不仅沙特阿拉伯要求在黎巴嫩居住或访问的沙特公民撤离该国,巴林、科威特和阿联酋等海湾阿拉伯国家也要求本国公民马上离开黎巴嫩。

历史渊源:黎巴嫩扼守战略要道 多国势力牵涉其中 

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扼守亚非欧战略要道。2005年2月,时任黎巴嫩总理的老哈里里遇刺身亡。同年4月,萨阿德·哈里里被家族选为老哈里里的政治接班人,接手由其父亲创建和领导的黎巴嫩政党“未来阵线”。2009年11月,萨阿德·哈里里首次出任黎巴嫩总理,组建包括真主党在内的联合政府。2011年,围绕老哈里里遇刺案的调查,黎真主党撤回对政府的支持,哈里里第一次下台。流亡3年多后,哈里里2014年返回黎巴嫩,并于2016年通过支持黎基督教马龙派的奥恩担任总统上台,再次出任总理。

据悉,哈里里家族与沙特渊源很深,与沙特王室关系也十分密切。哈里里拥有黎巴嫩和沙特双重国籍,尽管两次出任总理,他的妻儿一直生活在沙特。哈里里认为父亲遇刺与黎真主党及其背后的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有关,而沙特方面也在利用哈里里,对抗伊朗和巴沙尔政权在黎巴嫩的影响力,黎真主党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哈里里。他在辞职声明中说,真主党利用所掌握的武装优势,在黎国内形成“影子政府”。除此之外,黎巴嫩和法国一直以来关系也十分密切。黎巴嫩自1920年起由法国委任统治,直到1943年才宣告独立,法国一直同这个原殖民地保持着密切联系,而哈里里本人也曾经在法国居住数年,在法国有一处住所。

由于黎巴嫩是一个多教派的国家,政坛以教派划线,错综复杂。根据相关协议,黎总统、总理、国民议会议长分别由基督教马龙派、伊斯兰教逊尼派,伊斯兰教什叶派人士担任。哈里里及其领导的“未来阵线”属于逊尼派,什叶派的黎巴嫩真主党背后则有伊朗支持。近年来,沙特和伊朗中东双雄的角力加剧,对黎国内局势影响愈发凸显,而背后更有美俄的身影。很显然,黎巴嫩这个西亚国家,已经彻底被卷入各国的权力角逐中,战争阴霾笼罩着中东地区。(海外网 张敏)

(本文综合新华社、央视网、环球网、美联社、路透社等综合报道。)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张敏、刘凌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