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加突出

2017-10-27 10:43:32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号:

中国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商品消费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服务消费的占比提升得更快。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丽娟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前三季度1-9月份宏观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178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表示,今年以来,消费增长态势比较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加突出。

数据显示消费结构正在优化

从消费品市场数据的整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的消费市场呈现怎样的特点呢?中国贸易促进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赵萍认为,分析今年1-9月份的数据可以看出今年的消费市场呈现两大特点。一方面是从整体来看,今年消费增速呈平稳的态势。除了1、2月份较低,其他月份的增速都处于10%以上,虽然略有波动,但整体较为平稳。

另一方面是消费结构由原来以商品为主,转变为商品和服务并重的大的发展态势。从数据可以看出,今年和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产品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如建筑装饰材料、文化娱乐旅游等服务性消费。这说明中国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商品消费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服务消费的占比提升得更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流通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漆云兰认为,前三季度消费品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且对GDP的贡献率为64.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8%,说明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仍然在增强,所以消费还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这一点没有改变。她认为,消费的快速增长主要归功于两方面,一是在需求侧方面,城乡居民的收入保持稳定且快于GDP增长的态势,比去年同期加快1.2%。居民的购买能力在逐年增强,说明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而支撑消费增长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力量就是有效的消费能力。

二是在供给侧方面,供给侧改革使国有企业产品品质不断上升,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使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国货。再加上零售业态的不断创新,比如说共享经济、智能消费和绿色消费等,这是今年以来不断出现的流通方式的创新,使消费更加便利、更加人性化,更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要求。

此外,漆云兰还认为,在消费品的市场结构方面,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传统以食品烟酒、日用品、交通通信等为基本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消费品还是消费的主力。二是服务性消费的增长比较快,消费升级的态势比较明显。表现在实物性消费和生存性消费占比的下降,教育、文化、医疗等发展性消费在增加。

智能、绿色、共享消费为前三个季度亮点

随着消费者对消费品质的追求提升,智能、绿色、共享消费成为今年前三季度消费的关键词。赵萍表示,智能、绿色、共享消费也是前三个季度消费的亮点。

首先,共享消费依托的是互联网,它的出现使消费手段更加高效,消费渠道更加便捷,从而带动消费的增长。大到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小到共享充电宝,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还贡献了相当大的消费额。又如旅游消费,今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其原因主要是基于共享农庄、分时度假等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些新的发展方向都为经济带来了新的消费增长。

其次,绿色消费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消费对象。比如在绿色消费理念的支配下,能节电、节能、节水的绿色家电对需要升级换代已有家电的消费者来说,会更有吸引力。特别是绿色建筑装修材料。建筑装修消费在近十年中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方式,其中一方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消费者对绿色低碳环保类型的家装材料越来越重视。而且一些已有住房重新需要装修的消费者对这些材料有很大的需求。

“可以说,绿色消费创造了更多的消费对象,创造了更多的消费动机,从而使消费市场多了一个新的增长点。”赵萍认为。

最后,智能消费是从消费对象和消费手段两个方面来促进消费增长。一方面,智能消费和绿色消费一样,增加了更多的消费对象。像无人机、扫地机器人、VR等这些新的智能产品,对智能爱好者和技术爱好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另外一方面,智能消费会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如网站的问答机器人,给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或者是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模拟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行一定的辅助,如经过对消费者的数据分析,在适当的时机对消费者进行推荐,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持续更加稳定,也使得消费有了一定的增长。

未来还将长期处于平稳增长态势

对于第四季度消费市场的预期,赵萍认为,有三个方面原因会使第四季度消费增速持续增高。首先,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长会保持在中高速的增长水平。根据全球货币组织的预测,今年中国经济仍然会在全球领跑,这些都会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其次,我国政府在稳增长的过程中,特别注重稳就业,从而使居民的收入水平能够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增强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为提升消费者的意愿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撑。

最后,第四季度国庆、“双11”、元旦等节庆的带动比较明显,会提升消费者的消费热情。预计第四季度的消费增长速度会高于第三季度。

“不仅第四季度,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消费都会保持一个平稳增长的态势。”赵萍认为,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提出来的,“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就意味着国家会从战略层面更加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她认为,由于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和一些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创新,受到体制机制的影响更多,这就为我们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提供了更大的改革空间。

所以,赵萍表示,未来的消费环境会比以前更加宽松,满足消费需求所需要的供给侧方面的制度制约会大幅度减少,对于消费增长会释放出更多的制度红利,因此未来消费增速会长期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

对于如何进一步释放消费空间,漆云兰强调,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人民现在有这样的需求,也有消费能力。但目前我国的供给结构无法完全契合消费的需求,再加上区域产业布局差异等原因造成了消费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因此,下一步更多的是要积极创新,把更多新技术手段、方式,应用到消费市场中去,给消费者提供更丰富、更便利的消费方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助力固投增长

“从数据来看,我国投资增长的推动力已经从投资驱动型向消费增长型进行了持续转变,也就是从工业驱动转变为服务业驱动增长。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丽敏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2017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58478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1—8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数据来看,我国投资增长的推动力已经从投资驱动型向消费增长型进行了持续转变,也就是从工业驱动转变为服务业驱动增长。他认为,正是因为目前正处于这种结构转型的加速期,出现回落属于常态。他还提出,目前我国固定投资支撑的力量依然靠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房地产投资的支撑力主要在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回升,以及局部地区的土地供应加大,再加上政策性因素的叠加。因此,未来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导向性投资的作用。

短板领域投资持续发力

数据显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973亿元,同比增长11.8%;第二产业投资171787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投资271718亿元,增长10.5%。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表示,当前,投资主要是着力增强发展后劲,围绕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开展了很多有效的投资。

例如,补短板中的基础设施投资表现尤为亮眼。邢志宏说,“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有目共睹,尽管如此,其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所以今年以来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更多投在了生态保护、环境治理、道路建设、公共设施的改造提升等方面。”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99652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1.7%,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1.7%,拉动投资增长3.9个百分点。其中,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4.9%;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3.7%;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6.5%。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原因在于政府利用PPP等新的融资模式,为基础设施投资注入了资金,还有国家在稳增长方面也投入了很多专项基金和政策性开发资金。”刘元春说,其实我国不仅对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进行了政策性拉动,对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政策性服务也在全面提升,所以在这些领域增长也很快。

同时,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巡视员赵培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的逐步推进,对投资结构带来较为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是与绿色产业相关的行业投资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前三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25%;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6.7%。另一方面环保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产生了有效制约,前三季度,五大高耗能制造业投资下降1.9%,其行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污染治理、环保改造升级等领域。

不过刘元春也表示,目前投资在一些领域存在反差,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来看,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一些短板领域的投资在持续上扬,但是传统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型的和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投资出现明显下滑,因此,从投资分化来讲,分化的过程中间应当更注重运用政府力量进行引导,“也就是说我们对有些行业新旧替代的速度要加以控制,事实上这也涉及到未来一些机构的平衡关系。”

房地产投资市场稳定发展

房地产投资一直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头。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064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1%,增速比1—8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对此,外界一致认为超过预期。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以来,在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普遍降温的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依然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依然在“稳增长”方面发挥效力。

“自去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调控效果明显。”邢志宏解释了这一轮增长,他说,一方面,一线城市房价经过调控以后,现在市场预期比较稳定,投资投机性的需求得到了有力遏制;另一方面,房地产调控着力加大对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力度,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在刘元春看来,房地产投资已经出现了初期企稳的表现,这里面有政策性因素,当然也有市场支撑的作用,目前来看一些中长期的基础性制度改革将在十九大之后逐步推开,我们也会看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控制价格和控制整体的投资增速上面形成平衡。不过也需要注意到,三四线城市由于目前的价格回升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影响,有可能引起这些地方房地产投资出现快速的反弹,而这些反弹并不一定符合未来中期的结构性调整,所以需要较多关注三四线城市房价。

此外,对于固定投资中占比同样非常重要的民间投资,刘元春认为,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对稳定核心依然在于民间投资的稳定,而民间资本稳定的核心又在于投资信心、投资预期和投资空间的提升,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我国政府已经高度重视到这个问题,也围绕着怎么提升民营企业投资信心、民营资本投资活力下了很多功夫,相信在十九大之后会显示很好的效果。

赵培亚也认为,下阶段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合理有效投资,落实民间投资各项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更好地激发企业的活力和投资动力。

责编:李连环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