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钟声·大国外交·坐标)

2017-10-16 09:29:48来源:海外网
字号:

  2015年9月17日,“中国图书展销月”启动仪式在美国华盛顿的“政治与散文书店”举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重点推介图书,被摆放在书店最显著位置,受到读者的欢迎。截至目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球发行突破650万册,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人民视觉

  2017年4月12日,也门亚丁港,中国海军第二十五批护航编队玉林舰安全解救出商船OS35上的船员。 人民视觉

  2017年1月17日至20日,第四十七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 人民视觉

  2017年1月18日,瑞士日内瓦,华侨华人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到访联合国日内瓦总部。 人民视觉

  2015年8月23日,圆满完成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第二十批护航编队(右)与第二十一批护航编队分航,驶离亚丁湾海域开始执行环球访问任务。 新华社发

  在特殊的历史节点,回望白驹过隙般的五年,回望沧海桑田的百年、千年。

  时代风云变幻,治与乱、进与退、赢与输,纷纷扰扰、熙来攘往。中华民族苦难交织辉煌、伤痛中孕育着振兴。百年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转变。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与此同频共振,从睁开眼看世界,到叩开世界的大门,再到重新走进世界舞台,直至走近舞台中心,在世界格局的坐标上不断位移。

  滴水现乾坤。站在中国与世界关系历史性变迁的路口,以坐标为参照系端详中国外交的诸多细节:一个个镜头、一篇篇中国故事,拼叠起正在变迁的中国图景。

  中国角色在变。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举足轻重。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当口、在全球治理体系亟待变革的当口,国际社会一次次将目光投向中国,瞩望中国怎么看、怎么办,也在疑虑中国这个“大块头”会将世界带向何方?有主张,有行动,有正义,有担当。世界眼中的“不确定性”逐渐因中国的作为和担当,将一个又一个问号拉直。

  世界看中国的目光在变。当中国外交遇到高规格隆重礼遇,外媒从最初的争相聚焦、惊叹,到如今以平常心视之。当习近平主席第一次走上联合国讲坛,在那个对掌声“惜墨如金”的国际场合,20分钟的讲话15次被掌声打断,数十位外国领导人排队等候同他握手祝贺。当安塔利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谈到中国任重道远的脱贫目标时,国际社会不仅鲜有疑问,反而都是相信中国会如期实现的感叹……视角之变,映照的是时与势的历史性变迁。

  风云流转,沧海桑田。对于中国发展,从昨日的质疑到今日的探究、钦佩、学习,态度的改观仿佛一条河道的大转弯。世界孜孜不倦地探究中国奇迹,更渴望探求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奥妙。来自尼日利亚的奥卢丰凯·埃贝默德撰文,热情洋溢地借用“黄猫黑猫论”说:“为什么中国能成功,而许多国家却做不到这一点呢?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人们耗费大量宝贵时间来查看猫的颜色,来纠结腰重要还是衣服重要……”

  流动的时间凝固成历史,繁多的故事凝练出主题: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世界大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

  习近平主席曾经说,中国应该对人类社会有更大的贡献、更大的担当。中国梦不仅为着中国人民,而且为着全人类的进步。这样一份责任,这样一种情怀,是时代所呼唤,也是历史文化所赋予。中华文化蕴含的“天下观”,注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浩荡长河,在同当今时代的激荡中焕发新的光彩。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将传承与超越、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有机统一。

  走得再远、变化再快,在中华民族的漫长岁月中总有亘久不变的传承。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不会改变,奋发图强的民族信念不会改变,行之有效的中国道路不会改变,和平发展的旗帜不会改变……它们,共同铸就一个国家的底色、托起一个民族的复兴。

  时光荏苒,岁月砥砺。随着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越来越多的中国字样,镌刻于世界前行的车轮上。

  中国,将在探求最大公约数中,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版式设计:蔡华伟 张芳曼 郭 祥 李姿阅 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17年10月16日   09 版)

责编:吴正丹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