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

2017-10-16 09:21:41来源:海外网
字号: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等系列重要会议,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就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出部署。五年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巩固和发展了主流意识形态,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阵地意识明显提升。《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集中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对于全党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昌盛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同志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文化体现的是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坚守。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不但要有坚定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而且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中华民族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只有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才能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我们走自己的路才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现在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文化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愈加凸显。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是两个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他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成为我们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

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必须抓好经济社会建设,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责编:吴正丹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