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添新绿

2017-10-14 13:01:3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故 事

  宁夏盐池牧民张国

  放养改舍饲 草已齐腰深

  本报记者 朱 磊

  “以前养200只羊,‘羊把式’抱着放羊棒跑一天,挣钱少不说,还时常闹矛盾,自从退牧还草以来,开始舍饲精养,‘羊把式’也解放了。”宁夏盐池县高沙窝镇贺庄子村的张国感慨地说。

  盐池位于宁夏东部,是宁夏滩羊的集中产地。贺庄子村就是其中典型的以养羊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村庄。

  然而,这个以羊闻名的地方,曾因过度放牧导致草场急剧荒漠化,天然草原退化面积一度达90%以上。

  当地曾流传着一则趣闻:每到风沙季节,流动沙丘一夜间就能堆得与房屋后墙一样高,有人顺着流沙形成的沙坝往家走,结果竟到了别人家的院子里。故事听起来有趣,但也反映了不合理放牧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

  2003年,宁夏开始在全区境内草原全面实行禁牧封育。同年,盐池县加强草原保护,植被覆盖和产草量得以增长。自此,当地水土流失和沙化面积逐年缩减,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张国告诉记者,以前草场退化严重时,30亩草原连1只羊都养活不了。现在草已长到了齐腰深。他们家养了800只羊,每年养羊收入有20多万元,舍饲精养后,草地纠纷再也没有发生。

  贺庄子村的改变,是宁夏草原生态建设的缩影。经过10多年不懈努力,宁夏退牧还草成效卓著,一些多年不见的蒙古冰草、长芒草散布在贺庄子村的天然草场上,甚至温性草原地区的发菜、地木耳也大量出现。天地辽阔、风吹草低的诗意画卷得以重现。

  点 睛

  “沙窝窝”里的贺庄子村,用实践证明了环境与经济之间不必是一场零和博弈。退牧还草后,村子不但迎来了好环境,更赢得了好发展。2014年,国家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并扩大规模,将其作为从源头防治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这一工程的实施也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契机。

责编:吴正丹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