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协同打破体制藩篱
—新机制,让“黄金水道”产出“黄金效益”
一江春水向东流。谁的满江春色?谁的“黄金水道”?
长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无论生态保护还是经济发展,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长江经济带建设,都强调“协同发展”——
“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要增强系统思维,统筹各地改革发展、各项区际政策、各领域建设、各种资源要素,使沿江各省市协同作用更明显。”
理念相通,“黄金水道”才能畅通。
“长江经济带要集约化、精细化发展,就是要寻求最佳匹配、最佳组合、最佳协同方式。”武汉新港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林说。
2015年秋天,长江流域内48个城市、59个园区聚首上海谋求合作,上海张江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南京高新区和合肥高新区共同牵头成立了长江流域园区合作联盟。此前3天,上海举办的长江流域园区合作对接会已达成了40多个项目合作意向。
一年后,园区合作联盟旗下的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它涵盖了长江流域内智能装备和机器人产业链,意欲用10年时间推动成长一批亿元企业和百亿级以上的企业集团。
政府搭台,推进市场主体合作,让资源、资本无缝对接。生产要素打破行政体制的束缚,合众连横,澎湃出强大的动能。
制度协同,长江巨龙才能腾舞。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大城市群定位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
“国家战略从城市群破题,统一规划布局,有助于打破行政壁垒、体制藩篱,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区域协同。”郁鸿胜说。
短短一年间,长江经济带政府间合作频繁。
浙江宣布在嘉兴设立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嘉兴军民合用机场被纳入上海机场建设“一轴两翼”规划。
武汉、长沙、合肥、南昌“抱团”合作,就业创业政策统一互惠,工商政务信息整合共享,质量技术监督一体化。
成渝两地联合编制城市群产业专项规划,寻找跨区域整合资源、协同发展的良方。
深水区合作不易,而一旦建立起顺应协同发展的一体化规划、管理、体制,长江经济带将爆发出惊人的加速度。
走出不一样的发展路子
—新文明,一江清水泽千秋
浩荡长江,在入海口勾勒出一座世界最大的河口冲击岛——崇明岛。1000多年来,崇明岛不断长大,现在滩涂还在以每年80至100米的速度向东海淤涨,而上海对这座岛屿的开发边界却不增反减。
今年7月,“崇明2040”规划草案公示,优化调整开发边界,由现行规划157平方公里“瘦身”至133平方公里;扣除河流水面,全区城市开发边界内可新增建设用地由53平方公里压缩至36平方公里;此外,还战略留白17.2平方公里。
在长江中游武汉,也留有一片“处女地”。南岸嘴,长江与汉江交汇的鸭嘴形区域,其区域位置之于武汉,相当于陆家嘴之于上海。自2000年动迁以来,这片180亩土地已空置了17年。
17年来,30余种开发设想曾放置武汉市领导案头,却始终没有落笔——这块地,没想清楚,宁可不动!不能做建设性破坏,要为未来适当留白。
长江经济带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发展与保护的问题上,总会存在“两难”“多难”问题。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很透彻:“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统一市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这是已经明确的方向和重点,要用‘快思维’、做加法。而科学利用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港口岸线资源和安排一些重大投资项目,如果一时看不透,或者认识不统一,则要用‘慢思维’,有时就要做减法。”
快与慢,加与减,考验着管理者的政绩观和治理能力,而这,恰恰是长江经济带构筑生态文明的关键。
纵观世界各大河流,均经历过大开发后综合治理、环境改善的历程,但如何在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并没有现成经验可循。
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实施的区域开发开放新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大手笔,体现在撑起中国经济发展大格局——联动“一带一路”,辐射京津冀,勾连起广袤内陆和宽广海洋;更体现在发展理念上的成熟清醒和从容自信——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赋予生态文明建设前所未有的实践意义。
9月23日,重庆涪陵区高家村。村民们三三两两坐在杨柳溪边门口聊天,远处林木葱绿,新翻的土地正准备迎接新一季榨菜的栽种。
流经高家村的杨柳溪是长江无数细小支流中的一支,曾因污染严重,村民们意见很大,甚至直接从黑色溪水里舀水烧开“请”下乡干部喝。当地政府规范榨菜企业生产废水排放,建设专用榨菜废水收集管网。杨柳溪重新清亮,村里的榨菜加工也走上正轨,长江边绿意盎然,日子越过越滋润。
长江万里,江流绮丽。在生态优先的新发展理念下,漫江清水滋养着永续发展的新文明,正浩荡东去。
《 人民日报 》( 2017年10月13日 01 版)
责编:童芳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