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公布 中国3个项目入选

2017-10-11 10:32:53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墨西哥10月10日电(特约通讯员 李云鹏)正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8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于当地时间10月10日上午的全体会议上公布了2017年度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中国申报的宁夏引黄古灌区、陕西汉中三堰和福建黄鞠灌溉工程3个项目全部入选。

宁夏引黄古灌区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灌区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秦汉以来,以无坝引水为主的灌渠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灌区范围逐步扩大,目前灌溉面积828万亩。引黄灌溉推动了宁夏平原由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和不同文化的融合发展,长期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绿洲生态环境稳定的基础,对中国西北政治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汉中三堰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包括五门堰、杨填堰、山河堰,是汉中盆地灌溉农业发展史上的代表性工程。汉中三堰始建于汉代,分别从褒河、湑水河引水,共同灌溉汉中盆地的核心区域,使其成为秦巴山区的重要产粮区,目前灌溉面积21.75万亩。

黄鞠灌溉工程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是中国东南地区代表性的乡村宗族灌溉工程,至迟在12世纪已形成相对完备的引水灌溉工程体系。黄鞠灌溉工程包括霍童溪右岸的龙腰渠系和左岸的琵琶洞渠系,干渠总长约10公里,目前灌溉面积两万余亩。

中国是灌溉大国、也是灌溉古国。独特的气候条件使灌溉工程成为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的必要保障,灌溉发展伴随着中华文明的主要历史进程。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差异,产生了类型丰富、数量众多、规模不一的灌溉工程型式,许多历史工程至今仍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灌溉功能,这些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设立为水利遗产保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使社会各界认知了独特的遗产类型,让人们走进灌溉工程遗产,从中了解区域历史、文化和水利,领略它的风采,感知它的博大。

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成立于1950年,是以国际间灌溉、排水及防洪前沿科技交流及应用推广为宗旨的的专业类国际组织,目前有约100个会员国。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是国际灌排委员会为保护、挖掘和推广具有历史价值的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而设立,自2014年开始在全球范围评选。每年由各国家委员会组织申报,经由国际专家组评审提出推荐名单,国际执行理事会投票通过后正式列入遗产名录。前三批共有45个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丽水通济堰、东风堰、紫鹊界梯田、木兰陂、诸暨桔槔井灌、芍陂、它山堰、郑国渠、太湖溇港、槎滩陂等10个项目。今年是第四批,共有来自5个国家的13个项目入选。

责编:海闻、夏丽娟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