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月明桂花香

2017-10-03 22:08:07来源:海外网
字号:

图片 1" hspace="1" width="300" height="200" border="0" style="text-align: center; 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 0px; margin: 0px; border: medium non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x-width: 100%; overflow: hidden; width: inherit;"/>

中秋月圆时,楼外花坛里那一株桂花又如期开放。黄色的小花朵娴静地簇拥在绿叶间,虽不起眼但香气四溢。清芬随清凉的风飘送心脾,凝起一团暖意。

图丨武汉磨山景区桂花绽放。资料图片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漫步在溶溶月色阵阵花香中,不觉想起白居易这饶有情趣的诗句。被称作“桂月”的农历八月,正是桂花盛开,把酒赏月的大好时节,“桂”与“月”也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一轮明月亘古照耀,寄托着千载不变的祈盼,随岁月的沉淀而厚重。虽沧海桑田,但弥漫飘升的桂香交织着月色,连起了“天上人间”,心目中秋月便总是那样圆满而皎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对日月星辰的崇拜伴随着人类历史的缘起,而桂花走进生活习俗也可谓源远流长。据考证,桂花在我国的生长历史达一万年以上。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桂花的文献记载。善写香草的屈原,在《九歌》中也写下“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的诗句。汉代起,浪迹山野田畴的桂花与园林结缘。明清时甚至“无园不桂”,观桂赏桂也成为习俗。及至现代,园艺技术实现了歌中所唱,“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与生活更加亲近。

图丨金桂。李腾钊摄

探究起来,桂花受到喜爱并与秋月相联系并不偶然。桂花花期在群花凋谢的仲秋,一树花开,十里飘香,消弭着秋的萧瑟与冷落。其不畏清寒、“重于香而轻于色”的品性,正与传统文化中所认同的沉厚内敛、不事张扬等相契合,所以人们往往用桂花来意喻高洁淡泊的品性。正所谓:“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图丨银桂。李腾钊摄

在古代,囿于科技认知,人们对日月星辰多有奇幻想象,并汇合生活场景,以慰藉心灵渴望。除了对月亮上斑驳暗影的联想,月色与花香同样给人舒适之感,异曲同工,把桂树植于月宫显得妥帖而自然。“月中有桂树”之说,汉时已有。唐代《酉阳杂俎》中记叙了吴刚伐桂的传说:“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此时,还产生了“月中落桂”之传说,据说杭州灵隐山即为“月中落桂”之地。唐代诗人宋之问写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又给桂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得益于其开放的“天时”,桂花在中国文化中也成为吉祥的象征。古代科举考试一般在农历八月举行,人们便把考中誉为“折桂”,并用神话传说进一步渲染,美称“月中折桂”,“蟾宫折桂”。此外,“桂”与“贵”谐音,旧时常把它与玉兰、海棠、牡丹同植庭前,取“玉堂富贵”之寓意。

图丨蟾宫折桂。资料图片

如今,现代科技让我们知道了“月宫”的真实模样,也了解了桂花落子并非秋天。然而理性的科学知识虽然提供了认知世界的钥匙,但代代相传的神奇故事却是我们了解人世情怀的线索。所以尽管时光变迁,但心中那轮“满月”始终就在那里,激发着我们对过往与未来的遐想。中秋月明时,掬一捧桂花酒的香醇,沉醉于桂花的清芬,望月怀远,品味的是时光的滋味。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N度生活工作室 文馨)

责编:侯兴川、总编室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