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莫夫·巴赫瓦洛夫 (俄罗斯)
谈到中国外交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殷商时期的考古发现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对外关系由来已久。当然,这还称不上是现代意义上的“外交”,但正是从那时起中国的外交战略与理念开始逐步形成。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近十年间,世界地缘政治关系紧张,并开始分崩离析。经济上的震荡使得不少国家陷入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深渊,很多费尽多年心血换来的贸易合作协议一夜间付之一炬。许多大国开始施行新的关税,封闭市场,设置或明或暗的贸易壁垒,在国内通过市场准入等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干预各种经济活动。
在当今复杂的世界时局下,在促进构建新型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格局和民主的国际关系的进程中,中国历来坚持和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与此同时,中国的外交政策在恪守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又不断谋求创新和变化。例如,中国在不断推进对外开放、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等政策,积极利用新的机会和经济增长点,将国内市场不断向贸易、服务、投资等领域开放,优化创新和自主创业的外部环境和相关条件。与此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在保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同贸易伙伴开展积极的合作。
今天中国外交中的经济政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交与经济紧密交织在一起,已经分不清外交是达成经济目的的手段,还是经济是达成外交目的的策略,我们认为,这是新型外交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一种新的外交建树。
中国做到了灵活、迅速且高效地同其它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并不断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这点也刺激到了一些固守单极世界格局,以及习惯单边制定规则的世界大国。中国近些年来取得的成就,以及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帮助与支持却被西方一些国家无端指摘。让西方尤为困扰的是中国坚挺的金融状况与坚定的立场,尤其是中国倡议成立的新的金融机构——亚投行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所取得的成绩。
今天,中国在各个国际机构框架内积极推进多边外交政策,以稳定和促进国家间的相互合作。这里首先需要指出的就是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机制。这些组织曾多次强调,自身不具有集团性,而是越来越趋于制度化。各成员国无需执行命令,或是被强制接受、执行任何集体决议。
然而在多边对话的推动下,在上述组织中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力量,具体体现为相互间在政治、外交、经济上的协作。并且,不断有新的国家加入到谈判中来。这也加深了我们对地区乃至全球稳定和平的期待,即使是在世界不安定因素日益增长的今天。
一直以来,中国都在不同的地区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联合国的9个维和任务区内中国驻守着2500名维和士兵。随着世界范围内多种冲突和威胁的加剧,到2020年中国计划将维和部队人数增至8000人。而从对联合国维和基金的资金支持来看,中国也居于世界第二位。除了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国也未曾忽略自身的安全问题。中国一直同其他国家积极开展联合军事演习,尤其是同俄罗斯以及其他亚太地区国家。
为了促进同伙伴国家间的相互协作,中国不断加强着国与国之间在文化、技术等领域的交流互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这样的协作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他坚信,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是子孙后代的财富,不仅要把其保护好,传承好,还要加以积极利用。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谈到,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各国需要消除壁垒,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
与此同时,世界地理交通上的阻隔也不断在消融——截至2017年7月底,中国同131个国家缔结了各类互免签证协定。共有64个国家和地区向中国开放了免签或落地签政策。
中国一直坚持以对话协商的途径维护和平稳定,谋求发展。但是仅凭中国的一己之力是不够的,各国需要为共同繁荣而协同合作。习近平表示,每种文明都应该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稳定的国际局势和外部环境。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中国的发展机遇与全球的发展机遇结合起来,促进国家间积极协作,建立中国同其它国家互利共赢的关系。
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2017年初的演讲中还提到,希望未来国际外交政策能够像瑞士军刀一样高效地解决问题。他相信,只要国际社会不懈努力,这样一种多功能的机制,这样一把瑞士军刀是可以打造出来的。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经济政策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协同作用,就如同丝带一般,把不同的国家与地区系在了一起。互利共赢的合作同侵略性的扩张是完全对立的,中国谋求的是协作与共同发展。灵活、开放、透明的中国外交给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方案,帮助其它国家找到新的方向和新的起点,并为和平稳定、繁荣昌盛的明天而共同奋斗。
(作者:季莫夫·巴赫瓦洛夫 俄罗斯中国问题专家翻译:郝志慧)
责编:侯兴川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