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人人健康 人人幸福

2017-09-27 08:53:40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rmrbhwb2017092706p22_b.jpg

2017年3月19日,在安徽阜南县鹿城镇刘楼村,当地农民正排队等待接受阜南县第三人民医院送上门的免费体检、免费办理居民健康卡等服务。  张洪金/人民图片

1506447888250_1.jpg

9月24日,北京市石景山区的社区群众在徒步嘉年华活动中。  新华社记者 李 欣摄

“有了健康小屋,大家没事都会进来坐坐。”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村民魏定瑜老人一边熟练地用自动测压仪量着血压,一边笑着说。这间宽敞明亮的健康小屋,是该镇卫生院为方便周围近1.5万名村民进行自助健康状况监测而设立的。

3年多过去了,魏定瑜仍清晰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的情景:“他亲切地问我:看病方便不方便?医疗费用贵不贵?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满意不满意?当时我就说,‘我这是享着共产党的福,要是过去早就讨饭去了!’”正是在这里,习近平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如今,魏定瑜和乡亲们去门诊看病已全部免费,还有专门的家庭医生上门服务。

健康,是一个人享受幸福生活的前提,13亿人的健康,决定中华民族的前途。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国家长远发展为基点,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号角,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正在实现。

密织健康保障网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以来既是民生之重,也是民心之痛。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是老百姓的迫切期待,这一期待一直被习近平总书记揣在心里。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便表达出对人民健康福祉的密切关注: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优美的环境……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考察江苏镇江市世业镇卫生院时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句话如今已成为流行语。

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运营管理到新农村建设中的厕所改造再到移民村卫生计生服务站的质量监控,一次次考察调研行程表,记录着习近平对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关怀足迹。

民之所系,政之所向。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对全面二孩政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药品价格、食品安全战略等关系百姓健康切身利益的问题作出明确部署。

“党中央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亿万人民将能在更好的制度设计和公共服务中享有健康。”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表示,健康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医疗卫生,还牵涉到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是一项综合性的长远事业。

而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更是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预计到2050年,中国可累计增加约3000万劳动力。

随后,党中央的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提速。面对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强调,系统设计改革路径,切实缓解儿童医疗服务资源短缺问题;《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强调,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

2016年11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出台,强调以地方实践为全国医改探索路径。随后,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开始推广,上海市启动“1+1+1”(居民在与1位家庭医生签约基础上,再选择1家区级、1家市级医院就诊)签约服务试点……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同时要求在更深层次和更多领域推进系统整合。

2016年8月19日,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会议确定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作为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方针之一。之后,《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基于大健康理念注重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实施医药卫生、体育健身、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理。

一项项新政策新举措,进一步密织了13亿多人民的健康保障网,丰富了健康中国的内涵。

增加医改获得感

人民群众有所得,是医改的主要目标。自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人们逐渐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有了更多获得感。

“生了大病有医保,出院时直接划扣,免了回老家报销的麻烦。”今年8月7日,安徽省患者张双英因胃息肉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出院时,新农合给她报销了近一半的费用,而且是在出院时直接结算。

5年来,中国基本医保覆盖95%以上人口,医保人均补助标准从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今年的450元,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深化医改前的40.4%降到28.9%以下,全球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已经形成,世界卫生组织称赞“中国的医改成就举世瞩目”。

不仅如此,到9月30日,中国31个省份的所有参保群众都可以享受异地住院费用即时结算服务。从此,住院费用异地报销“往返跑”将成为历史。

大医院“一号难求”、基层医院门可罗雀曾经是中国医改的困境之一,如今这种状况已经获得全面改观。

在杭州市桐庐县富源村,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农民蔡柏英现在可以足不出村,享受名家“就近”坐诊。

这源于富源村卫生室最近装上了远程会诊系统,通过视频系统,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签约专家能实时连线诊治。“借助医联体网络,通过远程会诊、临床影像查阅等信息平台以及医院间‘双向转诊’渠道,杭州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可辐射到最基层的村社。”杭州市卫计委主任滕建荣说。

5年来,中国医改不断强化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一系列改革“组合拳”不断落地: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 1400家三甲医院对口支援3700多家县级医院,全国县域内就诊率已超过8成……“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形成。

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前来就诊的高血压患者李晚感慨看病不再贵:“4年前,我看病的药费要4000多元,现在降到了1000多元,过去一张处方费用在七八十元,现在只需十多元。”

长期以来,公立医院“以药补医”的现象,是中国医疗领域的一大顽症。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轨道,中国医改开出明确“药方”,取消“以药补医”,突出医务人员劳务价值。

2013年,三明在全国率先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3类医保经办机构整合成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然后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付费方式改革,挤压药价“水分”。

今年4月,北京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医保支付和财政补助同步跟进、无缝衔接……

改革深一步,群众获益就多一点。数据显示,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全国公立医院药占比已由2009年的46%下降至目前的40%,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

共筑健康大格局

“与50年前出生的那一代人相比,今天出生的中国人预期可以多活30多年。而且,中国只用了富裕国家一半的时间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去年7月,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财政部、国家卫计委、人社部“三方五家”发布的医改研究报告如此描述。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的人均寿命大幅提升,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进一步提高人们健康水平,一系列规划正在发力——

去年6月出台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如今,全民健身热潮在中国大地涌动。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从大健康、大卫生的高度出发,提出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战略任务。

新食品安全法实施,用最严格的监管制度保障人们“舌尖上的安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12项约束性指标,其中8个涉及环境质量;首批健康城市试点诞生;儿童药、急救药、高价药和重大疾病用药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近20个城市出台公共场所无烟的法律法规……一个健康保障的大环境正在形成。

76岁的天津老人张慧秋,患有甲亢和心脏病,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早已力不从心。如今,老两口搬进了天津市北辰区爱馨瑞景园老年公寓。

“养老院就在家门口,孩子们说来就能来,医生上门服务,家里人都放心。”张慧秋说。

截至2015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22亿,养老问题日益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课题。5年来,中国提出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等模式,共投入320亿元支持地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截至去年底,全国养老机构总数达118万多个。

“健康中国的核心要义是以人民为中心,本质上就是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实现人口健康全覆盖。”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健康中国的基本目标是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适当的卫生策略,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其长远目标是构建全民健康社会和全民健身社会。

民康国富,民健国强。只有人人健康,才有全民健康;只有人人幸福,才有全民幸福。为了13亿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铺就一条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健康大道。记者 彭训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9月27日   第 06 版)


责编:侯兴川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