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触网”低龄化呼唤网络素养教育成“标配”

2017-09-25 14:51:19来源:未来网
字号:
摘要:儿童“触网”年龄越来越小,3岁玩微信,7岁会网购,14岁网络技能已全面超过父母。届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青少年日主题活动——广东省少年儿童网络安全论坛昨日举行,论坛上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揭示了当前儿童“触网”低龄化的现状。

  儿童“触网”年龄越来越小,3岁玩微信,7岁会网购,14岁网络技能已全面超过父母。第四届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青少年日主题活动——广东省少年儿童网络安全论坛昨日举行,论坛上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揭示了当前儿童“触网”低龄化的现状。(9月24日《广州日报》)

  这是一则读来令人惊叹却又不惊讶的新闻。惊叹在于,儿童“触网”低龄化程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不惊讶在于,这是一个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不仅是家庭的标配,也是社会的“第二空气”,越来越多儿童接触网络、从中找寻属于他们的快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谁都不想落后于时代,谁也不想被时代所冷落。在如今卖菜大妈们都能熟练运用微信、支付宝功能的语境下,恐怕不会有哪个家长谈“网”色变,设法隔断孩子与网络的联系。更多的家庭想必是,积极地教会孩子掌握电子产品的操作技法和上网的基本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触网越早、用得越好,家长反而感到越欣慰。因为,这是孩子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表现。也的确,孩子们从网上能够学到知识、提高心智。所以,不乏有许多家长,将孩子3岁玩微信、4岁看电影、7岁会网购,努力晒出成就感、炫出自豪感。

  但对于这一现象,应当正视不抵触,却不能漠视而放任。俗话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任何事情也都该有个度。孩子毕竟是孩子。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并不像成人那样具有较强的辨别力自制力,而网络世界色彩缤纷、乐趣无穷的另一边,也是鱼龙混杂、风险暗藏。对于网络世界的诱惑力,别说是孩子,就是很多自制力稍差的成人都会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可想而知,孩子们特别是幼童们又怎会不逃脱网络的“负面影响”?孩子视力下降、迷恋网络游戏,甚至浏览不健康信息、被网上欺诈等现实案例比比皆是。

  无疑,儿童“触网”低龄化需要一个负责任的监护,让他们有选择性地浏览信息、使用功能,控制他们触网的“度”,防止为不良信息所影响、不法分子所侵害,也防止从小就染上“网瘾”。这是家庭、校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但有句话说的好,监护再负责,也成为不了孩子的影子。很多时候,孩子并不能领会“慎独”的深邃含义。所以,除了家庭、校园和社会的监护,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从小就知晓“网络有风险、上网需谨慎”,让他们懂得自我保护、学会自我监护。一句话,儿童“触网”低龄化,网络素养教育不能是“低洼带”,甚至空白区。

  普遍性问题,更好地是制度化解决。显然,靠一些零敲碎打的网络素养教育,效果恐怕不会理想。在儿童“触网”低龄化的新形势和大背景下,网络素养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课本,即便是幼儿园、学前班都该有这种制度安排和教育“标配”。这不仅是形势和责任所需,更是社会和家庭的呼唤。为的就是,让正在触网或即将触网的孩子们,能够得到系统化、针对性的教育,提抓紧补上网络素养这一课,让他们有更强的辨别力自制力选择力,能够在规范学网、适度触网、科学用网中趋利避害,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触网的孩子们,不能没网络素养教育的“标配”。期待,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这一现实问题,加快研究论证步伐,跟紧儿童“触网”低龄化新形势,让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起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责任,一起为孩子们网中成长撑好“保护伞”、握好“方向盘”。

  (未来网评论员 陈孝斌)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