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亿多人的命运紧紧相连——

老中青三代人经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7-09-21 16:16:59来源:新华社
字号: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一个大的国家战略,注定会影响无数人的命运。

京津冀协同发展3年多来,政策红利加快释放,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或潜移默化,或深刻直接,影响着三地1亿多人的命运,新华社记者日前走进3位普通百姓——老中青3代人,听他们讲述协同发展带来的变化。

京籍戴奶奶河北养老记

“我在这里没有烦心事儿,最犯难的看病报销现在也跟北京一样。”在河北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85岁的戴百祺刚拿完药,回到在养护中心住了3年的“家”——一套近70平方米南北通透的一居室。

戴奶奶是北京人,独居多年、女儿定居海外的她几年来筛选了近40家养老院,最终选择在燕郊住下。“医养结合是我选择在这养老的首要原因,这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燕达养老与燕达医院只有几步之遥,但几年前,京冀医疗体系不互通,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很难越过省市分界线潮白河。医院建起来了,病人却寥寥无几。

协同发展3年多来,北京50多家医院与津冀150余家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燕达医院也与北京朝阳医院等大医院开展合作。

医疗资源的充分激活让养护中心1500多位老人省去了遇到急重症要送往北京的顾虑。戴奶奶则是在“家门口”接受了北京中医专家的理疗,解决了8年来只能使用副作用较大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所带来的困扰。

看病难问题解决了,异地报销问题的解决也有了突破。今年1月初,燕达医院与北京医保系统顺利联通,养护中心95%的京籍老人再不用为医药费报销的事情折腾了。“异地医保报销开通之前,我们需要回北京或是把医保卡和单据寄到原单位才能报销,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戴奶奶说。

朱友红“二次创业”记

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北京“瘦身”,大红门、“动批”在内的不少北京批发市场已经腾退或者闭市,一些商户外迁到河北、天津,继续经营批发零售业。

“生意已经步入正轨,营业额平均每天能有有5000多元。”在河北沧州明珠商贸城,35岁的湖北人朱友红店铺门牌上“北京工厂直营店”的字样非常醒目。“一开始觉得离开北京是‘背水一战’,但如今在沧州的生意很红火,第二次创业开了个好头儿。”35岁的湖北人朱友红说。

距北京城区约200公里的沧州明珠商贸城是北京批发市场疏解集中承载地。来沧州前,朱友红考察了廊坊永清、保定白沟等多个批发市场,最终,考虑到市场发展的成熟度和交通便捷性,去年9月他决定落户沧州。

谈到过去10年在大红门批发市场的打拼经历,朱友红直言:“对北京很有感情。”不过,他也意识到,零售批发行业相对比较低端,搬出北京是迟早的事。“晚走不如早准备,在哪里赚钱都是赚。”

如今,朱友红在商贸城的店铺有50多平方米,比在北京的店面大了很多。除此之外,受益于免租金的优惠政策,他前两年就能比在北京省下近20万元。

目前,明珠商贸城已与北京多家批发市场签订合作协议,签约北京商户8000余户。

责编:吴正丹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