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热议“草根道德奖”德清现象

2017-09-17 21:37:00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摘要:(邢翀)在9月20日第15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来临之际,由新华社与浙江德清县联合举办的“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精神文明建设“德清现象”暨德清民间设奖20周年主题座谈会17日在北京举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职业道德研究会会长王伟发言说,德清民间设奖20年的道德实践,发挥了公民主体与道德模范的合力。

专家学者热议“草根道德奖”德清现象

座谈会现场。主办方供图摄

中新网北京9月17日电 (邢翀)在9月20日第15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来临之际,由新华社与浙江德清县联合举办的“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精神文明建设“德清现象”暨德清民间设奖20周年主题座谈会17日在北京举行。

道德建设中如何发挥公民的主体作用?如何激发社会参与道德建设的活力?政府在其中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与会专家学者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德清县精神文明建设的突出特色是民间设立“草根道德奖”。马福建是德清民间设奖第一人。1997年,家在武康太平村的马福建,因为在村里耳闻目睹了一些子女不愿赡养老人的纠纷,决定拿出做生意挣的1万元钱设立“孝敬父母奖”,奖励村里的孝子贤媳。奖励每两年颁发一次,每位获奖者奖励500元。

“当时我想,你对父母不好,我没有资格说你,但是我们也有好的、孝敬父母的人,我可以表扬他们。用怎样的方式来表扬好呢?我当时就想搞一个孝敬父母奖。”马福建在会上说。

随后,马福建把这一想法告诉了村干部并得到了支持,于是13个村民小组组长推荐两个家庭,再通过村民代表和党员无记名投票,产生四个孝敬父母的家庭,最后在镇上召开表彰大会。目前为止,马福建已经评选了11次孝敬父母奖。

马福建设奖的故事传开后,很快有不少人开始效仿。“诚信市民奖”“见义勇为奖”“医德医风奖”……20年间,德清已设55个“草根道德奖”,涵盖孝敬父母、环境保护、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励志助学、医患和谐等多个方面。设奖人遍及全县12个镇(街道),授奖群众累计已超6000人,粉丝过10万。

与此同时,德清党政部门积极关注支持。县委宣传部还牵头多部门、各镇组成了民间设奖指导管理领导小组,引导各设奖人成立民间设奖协会,并制定出台了民间设奖管理办法,规范、引导“草根道德奖”更健康有序开展。

据统计,迄今为止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6届道德模范评选中,其中3届都有德清的道德模范入选提名;浙江省共评选6届道德模范,德清有6位省道德模范。同时,德清县的外来人员犯罪率已降至浙江全省县市最低点,而百姓的“安全感满意率”又跃升至全省前列,并连续12次捧回浙江平安建设先进。

“德清人和德清政府能够很早发现、创造并且释放民间的道德力量,这让我感触很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在会上说,按照社会学理论,“德清现象”是一种地方性经验知识,民间老百姓设奖、自己奖励自己,创立了合理、有效、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模式,这样产生道德效应可以推广到全国。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职业道德研究会会长王伟发言说,德清民间设奖20年的道德实践,发挥了公民主体与道德模范的合力。“公民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础意识。”

社科院政治所研究院、政治发展与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项目负责人周庆智认为,一种模式要保持活力,必须具备独特性、可复制性和制度化。“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基层治理是其中应有之意,而‘德清现象’恰恰具备了这三个因素,需要在不同方面再加以推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宣部思研会专家葛晨虹发言表示,从社会认同原理上看,道德影响力是一种从众心理。“国家的道德教育很重要,宣传教育氛围需要国家力量,但民间设奖是民众积极向善地、从众地发挥道德影响力,从而引领、影响周边的人,让大家更多地去认同道德、认同榜样,这也很重要。”

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百姓设奖、奖励百姓”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热情,激发了蕴藏在群众中的创造力,产生了一个典型带动一群先进的“滚雪球”效应,形成了道德文章“人人参与、共同书写”的局面。同时,这些从基层群众中挖掘、培育、树立起来的先进典型也已成为标杆,成为传播文明新风的模范。(完)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