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国求真务实 不会像日本陷入失去的十年

2017-09-01 05:11:48来源:参考消息
字号:
摘要:与中国近些年类似,在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下,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资产价格出现大幅上涨。1985年签署的广场协议激发出日元的活力,但却损害了日本的出口竞争力。劳动年龄人口1992年达到峰值,之后的增长潜力越来越小。针对僵尸企业所进行的有限的市场出清是日本随后出现失去的十年的一大标志。

参考消息网9月1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30日刊登作者姚远的文章,题为《中国不会像日本那样出现失去的十年》。文章摘编如下:

与中国近些年类似,在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下,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资产价格出现大幅上涨。1985年签署的广场协议激发出日元的活力,但却损害了日本的出口竞争力。劳动年龄人口1992年达到峰值,之后的增长潜力越来越小。针对僵尸企业所进行的有限的市场出清是日本随后出现失去的十年的一大标志。财政援助不但没能恢复经济增长,反而拖累了官方资产负债表,导致日本成为有史以来负债最多的政府。

有观点认为,中国和日本之间存在可怕的相似之处,但是这些相似点是否足以支撑中国的未来已经注定这一结论呢?对日本和中国进行的更深层次的对比会让人对这一结论心生质疑。

首先,尽管近年来中国的资产价格已经迅速上涨,但其量级仍远不及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就股票市场而言,上证综合指数自2009年以来仅上涨80%,在日经指数20世纪80年代末的五倍飙升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同日本这一时期的情况相比,中国房地产和土地市场出现的价格上涨也显得不值一提。

其次,虽然中国的人口周期已经开始转变,但其人口老龄化速度只相当于几十年前的日本。中国一直要到2025年才能达到日本的劳动年龄人口峰值水平。即使其他因素完全对等,如果人口结构恶化速度较慢,那么给中国的增长潜力和经济竞争力带来的压力也会相对较小。

再者,尽管这两个国家都经历了外汇体制变革,但带来的结果却截然相反。《广场协议》签署后,日元持续走高,对美元汇率激增50%,实际有效汇率上涨约30%。这样一种升值损害了日本的出口,促使日本银行放宽政策,加速了巨大资产泡沫的形成。

相比之下,中国2015年外汇体制变革已经促使人民币贬值。如果这种货币持续贬值,那么将支撑起中国的出口和通货膨胀,并且能从内部抵消某些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

再次,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有很大不同。尽管后者当时已经是富裕的发达经济体,但中国如今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事实上,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相当。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仍然拥有巨大的追赶潜力——而在危机爆发时,日本的这种潜力早已枯竭。

最后,将中国和日本区别开来的一大关键因素是两国政府处理资产泡沫的不同态度。在日本,资产泡沫达到过前所未有的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政策制定者早前不愿戳破这些泡沫。此外,他们在处理泡沫破灭的后续影响时犯下了巨大的错误——没能实施旨在移除僵尸企业、清理银行系统以及寻求经济再平衡的改革。如果当局没有犯下这些错误,日本或许有机会避开长达数十年的经济停滞。

北京正试图避开这样一种命运。中国的系统性风险管理以一种双管齐下的战略为主要特点:当局在戳破泡沫方面可谓求真务实(2013和2016年的银行间市场、2014和2017年的房地产市场以及2015年的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随后又齐心协力应对泡沫破灭后的影响。

北京正在补充周期性政策,也一直在实施旨在消除根深蒂固的失衡状态的改革,并且已经在市场自由化、去产能、金融去杠杆化、为企业松绑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

在我们看来,这种政策实用主义和支持结构性变革的意愿是如今的中国和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之间的根本区别。如果官方政策能够继续重新引导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认为中国很有可能能够避开日本陷入失去的十年的命运。


责编:巩浩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