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静悄悄”

2017-08-14 09:00:46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8月12日11时,经武警交通部队40余名官兵27个小时连续奋战,九寨沟地震震中上寺寨至大录乡71公里道路全线贯通,当地2500余名受困群众结束近4天的“孤岛生活”,这同时也标志着九寨沟县受损的国省干线全部抢通。

这是本次强震后救援工作有序展开的一个缩影。《工人日报》记者连日来在震区观察发现,无论是震后当天九寨沟县城就基本恢复通信供电,还是6万余人迅速有序大转移、“陆空立体”的大搜寻……九寨沟灾区救援工作可谓有条不紊、急而不乱。

目前,景区游客已经转移,九寨沟震区已经“静悄悄”,这份宁静背后,离不开中国应急救援力量的快速崛起。

移动互联网时代,通信保障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移动通信前线抢险指挥中心现场负责人徐凯旋介绍,九寨沟灾区共有322个移动通信基站,地震中26根光缆被砸断,259个基站退服,震区通信瞬间陷入瘫痪。

然而,震后不到3小时,60余个因震受损基站就被抢通;震后首夜工人们便在关键点位建起了通信应急服务点;连日来抢险救援中的各种信息发布持续畅通……

徐凯旋将这一系列保通信的快速反应归功于应急预案的相对完善。“州、县、镇三级各有分工,第一时间同步行动。”徐凯旋称,地震发生后,他们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一方面依托于正常运行基站调整降低通话速率,扩大用户通信量;另一方面立即集结全要素抢修队。他说,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应急预案在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等多次实战中得到优化。其关键点就是确保了多方力量在第一时间完成高效的协同作战,即使人力不及的地方,也可通过高级别科技手段完全实现通信不受阻。

“通路、通电、通信等诸多方面保障都是环环相扣。”徐凯旋称,电力的快速恢复也是通信持续得到保障的重要因素。据悉,震后约24小时,国家电网受损线路及变电站即全部恢复供电。

逆行后科学让行,各方力量前赴后继救援,确保了救灾工作的整体高效推进。

8月12日,中铁二局成兰项目部组织的50余人职工抢险队按照抗震指挥部指示,将带来的铲车、挖掘机等大型机械交路政部门管理,其余人员全部撤离前线。“该冲的时候必须冲,该下的时候就必须要为更专业力量让路。”该项目工会主席李澎对记者说。

中铁二局成兰项目部距离九寨沟县60公里。地震发生后他们主动请缨,在与项目驻地松潘县政府取得联系后,成立抗震救灾组,携带4台挖掘机、4台铲车等设备前往灾区,次日凌晨抵达。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我们有相对专业的人才队伍和实战经验,在应对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方面有优势。”李澎告诉记者,他们的抢险队伍以地质、隧道专业技术人员和重装操作人员为主,其中绝大多数参加多次抢险任务,经验丰富。

8月10日上午,这支职工抢险队疏通了301省道坍塌路段。据悉,这一路段对物资运输和人员转移影响极大,是通向成都的交通要道。当天,武警交通部队进入301省道,在职工抢险队道路疏通基础上进行了拓宽作业,保障了运输救援物资的大型车辆能够进入灾区。

近年来,民间救援队伍成为我国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力量的重要补充。在当地救灾指挥中心的调控分配下,来到震区的志愿者们本着“帮忙不添乱”的想法奋力救灾,让救援工作更有效率。

8月12日,正午时分的九寨沟,往日熙攘的游客中心售票窗口均已暂停营业,一片寂静。在景区中心外围,则呈现出另外一种情景:密集的营帐下,身着不同颜色制服的工作人员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持续进行人员搜救、伤员救治,以及灾情评估等工作。

景区入口处是武警成都医院应急医疗小组驻扎点,他们不断对伤员巡诊,为救援人员提供医疗保障。“在该出现的地方出现,在该行动时绝不犹豫。”武警成都医院马尔康医院副院长王东川认为,经历那么多次的救灾历练,现在每个阶段该做什么都有明确部署,组织越来越有力、有序、有效。

8月13日晚,震区再次恢复宁静。“真没想到,第一次来九寨沟竟是以这样的方式。”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很多人说着同样的一句话。九寨之美远近闻名,“九寨归来不看水”是对九寨沟景色最真实的诠释,由于地震破坏,很多人担心九寨沟美景就此消失。然而,科学有序的救援,让当地群众坚信“九寨沟依然会很美”。

(原标题:【来自九寨沟地震灾区的报道】九寨沟,“静悄悄”)


责编:韩诗瑶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