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版秋菊打官司”:她告赢了英国政府!

2017-08-13 18:19:00来源:
字号:
摘要:限制王权、议会至上、权力制约、防范独大——这是英国宪政民主的内核,也是米勒眼中不可触碰的红线。2016年11月,“脱欧程序案”由伦敦的高等法院宣判,三名法官一致裁决米勒胜诉,政府不经议会批准,不能启动“脱欧”,政府随即上诉至最高法院。

英国伦敦,民众聚集议会大楼,组织反脱欧游行。(视觉中国/图)

米勒自掏腰包将政府告上法庭。事实上,在英国公投决定“脱欧”后一个多月内,就有包括米勒和西班牙裔发型师桑托斯在内的数名英国人向高等法院状告政府要在未经议会授权的情况下启动“脱欧”不合法。当这场“脱欧程序案”被提交给英国高等法院审判时,最终以“米勒-桑托斯诉‘脱欧’事务大臣案”的名字被载入法律史。

这是一个“英国秋菊打官司”的故事,原告是女经理人吉娜·米勒,被告是英国政府,要的那个“说法”是究竟政府和议会谁有权启动“脱欧”。

一年前这场“民告官”的官司开始时,英国刚刚在全民公投中以微弱优势选择退出欧盟,英镑暴跌、苏格兰与北爱尔兰威胁“脱英”独立、执政党内“脱欧”与“留欧”两派争斗不休,巨大的不确定性笼罩英国。和其他48%选择“留欧”的英国人一样,从英属圭那亚移民到英国、在伦敦工作的米勒震惊、失望。

接着,英国政府坚持,触发“脱欧”条款、正式开启“脱欧”进程无需议会授权,可由政府首脑即首相决定。理由有二:首先,英国选择“脱欧”的公投结果已充分体现了国民意志,启动“脱欧”不需要由议会按照代议制精神再次批准;第二,首相手握英国皇室历史上给予的“皇家特权”,在包括启动“脱欧”这样的外交事务上无需由议会批准,即可自行决定。

但一些议员认为,启动“脱欧”这样重大的政治议题远不止是外交事务,一旦英国开始退出欧盟,将面临一系列法律变更,从作为欧盟成员国、使用欧盟法律转变为使用英国自身的法律,而“皇家特权”不能在涉及法律变更的领域使用,因为只有议会是英国唯一的法律制定者和废除者。

在米勒看来,政府要越过议会启动“脱欧”,是程序错误,涉嫌违宪。她说自己真切地感受到人民的挫败感,“这不仅是我个人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米勒决定做一个挑战者,她自掏腰包将政府告上法庭、用法律修正她眼中的程序错误。事实上,在英国公投决定“脱欧”后一个多月内,就有包括米勒和西班牙裔发型师桑托斯在内的数名英国人向高等法院状告政府要在未经议会授权的情况下启动“脱欧”不合法。当这场“脱欧程序案”被提交给英国高等法院审判时,最终以“米勒-桑托斯诉‘脱欧’事务大臣案”的名字被载入法律史。

她为什么要告英国政府

米勒曾当众解释自己为何非要和政府打一场确保“程序正确”的官司——一个在“脱欧”进程中不受挑战、不受制约的政府将损害英国的民主架构,并“把英国带回1610年”。

1610年,英国王权达到顶峰。英王詹姆士一世在那一年放言:“国王是法律的创立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国王在世上可任意行使神圣的权力。”

英国政府——官方名为“女王陛下的政府”——与人民投票选举产生的议会在“脱欧”主导权问题上的这次交锋实质是大不列颠几百年来王权和议会权力争斗的延续。

从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确定“王在法下”原则,到1628年议会向国王提出《权利请愿书》规定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迫纳税,再到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除法律、议会有独立的运作权力,从某个角度看,英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其实就是一部限制王权的历史。

现在,英国的君主权力已经转为议会权力,遗留给君主的只是权力的点缀物而已,保留的“皇家特权”在适用范围与条件上也有很大限制。用19世纪的英国法学家白芝浩的话说,君主在立宪制度下只保留有三项权力——商议、鼓励与警告。

英国人认为“人性恶”,必须用权力制约的方式避免出现“制度恶”。例如,议会对政府的权力制约无法让“脱欧”进程走得快,但能让它走得稳,不至于犯颠覆性的错误。

限制王权、议会至上、权力制约、防范独大——这是英国宪政民主的内核,也是米勒眼中不可触碰的红线。用她的话说,一旦政府可以越过议会、擅自启动“脱欧”成为事实,它也将成为影响无成文宪法英国的重要法律案例,此后“任何首相都将能绕过议会、剥夺人民的权利”。

米勒选择和政府打一场官司,这与她的家庭与职业都有密切关系:她的父亲曾是圭亚那的总检察长,米勒从小就常去法院看父亲出庭,熟知程序正义的重要性。(资料图/图)

地地道道的狠角色

米勒选择和政府打一场官司,这与她的家庭与职业都有密切关系:她的父亲曾是圭亚那的总检察长,米勒从小就常去法院看父亲出庭,熟知程序正义的重要性。米勒在英国读书时,既要忍受和父母分别的痛苦,又要完成学业、做家务,还曾遭遇校园霸凌和种族歧视,这些经历都塑造了她的坚强与疾恶如仇。米勒后来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和现在的丈夫共同创办一家投资公司,是一名女经理人。

米勒于2009年创立“真相与公平基金会”,目的是帮助社会弱势群体,3年后又发起同名公益活动,游说英国政府、议会和监管者,推动基金管理人对费用和投资去向更加透明化。

在米勒的仇敌看来,外表纤弱的她是个地地道道的狠角色,有人给她起了“黑寡妇蜘蛛”的外号。

2016年11月,“脱欧程序案”由伦敦的高等法院宣判,三名法官一致裁决米勒胜诉,政府不经议会批准,不能启动“脱欧”,政府随即上诉至最高法院。一个月后英国最高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时,法院11名法官历史性地全体出庭,并最终以“8对3”的投票结果驳回了英国政府的上诉。

米勒胜诉。和“秋菊打官司”的结局一样,米勒也面对着“赢了官司、输了人情”的荒谬。“脱欧程序案”宣判时,“脱欧派”担心判决让原本就复杂的“脱欧”程序变得更加复杂,进而延缓英国“脱欧”进程。一些人在米勒的社交媒体账号下谩骂,有几个英国人因为扬言要买凶杀她而被捕,英国《每日邮报》在头版刊登米勒的照片,并将她斥为“全民公敌”。米勒不得不请了保镖,但她坚信,英国人应该感谢她,是她打的这场官司增加了英国的确定性。

“脱欧程序案”被英国媒体称为“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案件之一”,它深刻影响了英国的历史进程与政治发展。在“脱欧程序案”中败诉后,英国政府按程序向议会提请启动“脱欧”,并在议会上下两院议员的几轮激辩后获得批准,“脱欧”程序最终如期启动。

戴高乐曾说过:“政治太重要了,不能把它交给政客。”也许正因如此,历史把它交到了米勒手中。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