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 日前,《经济日报》派出9位记者,分赴江苏、云南、湖南、湖北、广西等地,以及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山东泉林集团、安阳强基精密制造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历时20多天,深入采访当地干部、群众在探索绿色发展、绿色生活之路上的不懈努力,记录各地在砥砺奋进、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的创新与探索。
经济日报记者李佳霖(左一)在云南德宏州陇川县陇把镇麻达村民小组景颇族农民岳光荣夫妇的桑田里采访。李自娟摄
7月3日至7月24日,22天,我从滇西南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市,再到滇东南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横跨云南3个州、11个县市,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十个乡镇、村庄和企业。
从中缅边境到中越边境,从边境古寨到老山脚下,我采访了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等众多民族干部和群众,深切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云南投资的最大的土地整治项目——“兴地睦边”重大工程带给边境人民的增产增收的喜悦,探寻到文山州在石漠化治理方面进行的新探索。这些土地整治工程不仅促进了当地耕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且带动了区域扶贫攻坚工作,为我国边境地区走绿色发展之路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鲜活案例。
7月,恰逢云南的雨季,濡湿多雨的天气,让绿色更加蓬勃,也使采访的路不时被泥石流和塌方阻断。虽然一次次采访行程不得不临时变更、绕道而行,但我却真切感受到边区各族人民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生态环境的情怀,目睹了“兴地睦边”等国家富民兴边工程取得的成效和耕地的量质齐升,这些都是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支撑。边区百姓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的观念转变鲜明而深刻,各类绿色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在这些绿色动力的推动下,国强边固的生动现实和民富边睦的鲜活事例正在不断涌现。
如何让经济与绿色齐头并进持续发展?如何让保护与发展和谐共生?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持续关注、求解。(经济日报记者 李佳霖)
责编:韩诗瑶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