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让警察抓你” 吓唬式教育不应再传代

2017-08-06 09:27:00来源:法制日报
字号:
摘要:近日,重庆市巴南区花溪派出所民警工作中发现一名疑似走失的小女孩,然而当民警上前准备询问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发生了。总之,家长要担负起家庭教育的首要责任,教会孩子明辨是非,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家长有耐心才会给孩子安全的心理和更好的家庭教育。

□ 本报记者 吴晓锋 本报见习记者 战海峰

近日,重庆市巴南区花溪派出所民警工作中发现一名疑似走失的小女孩,然而当民警上前准备询问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发生了。

小女孩竟突然哇哇大哭起来:“警察叔叔,我没有做坏事,你别抓我好吗!”随后转身就跑。

后来,在女民警的耐心询问下才知,由于女孩父母经常对她说“如果不听话就让警察来抓你”,女孩从小就对穿警服的民警充满恐惧。

无独有偶,四川省成都市红阳派出所值班民警也遇到了一起特殊的“求助”。一位妈妈骑着电动车将自己不听话的儿子载到了派出所门口,提出要民警帮她“吓唬”一下孩子,以此来教育儿子听话,改掉身上的坏毛病。

当下正值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监管的中小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隐患,如果没有受过正确的用警教育,遇到困难不报警或者没事也报警,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为此,《法制日报》记者联系到警方、心理、教育三方面的专家,请他们从各自领域谈谈吓唬式教育对孩子的相关影响,希望家长们能及时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让类似“不听话让警察抓你”这样的话语不再传代。

未成年人报假警是违法行为

回忆我们的童年,“你再不乖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这句话仿佛从我们记事开始就陪伴着我们。现在,长大了,我们知道警察叔叔不会抓走小朋友,我们也知道通过威胁孩子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是不对的。

然而,当我们继续长大,当了父母,却又开始对孩子讲那样唬人的话。这样的传承,还是戒了比较好。

教育小孩时,应该说有事情找警察,不要在小孩不听话时用警察来吓唬他。相反,家长应该告知孩子,警察是充满正义、保护我们安全的,使孩子从小就形成对警察的正确认识。家长应该教会孩子正确识别警察的标识(如标志、制服、警车等),能够找到派出所等公安机关所在的具体位置,告知孩子警察是带给群众安全的,使孩子从小就形成对警察积极信任的印象,这样孩子遇到危难时才会向警察求助,才能避免孩子因害怕警察而错失求助的良机。

需要注意的是,与用警察吓唬孩子相对应的极端则是把警察不当回事,报假警,甚至逗警方玩。要知道,接到报警后,民警会多方寻找报警人和案发现场,这些过程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警力,很可能导致一些需要紧急救助的人员得不到有效救助,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这一点也需要让孩子知道,报假警属于违法行为。

孩子错误报警有的是恶作剧,为了刺激、好玩;有的是认为警察是万能的,所有事都报警求助,比如缺钱买玩具。这也暴露出法治教育的缺失,我们往往强调有困难找警察,但并没有过多的提及错误报警可能带来的危害,以至于孩子对此缺乏正确认识。

警方提醒,110报警服务电话是维护治安、服务社会、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具。恶意骚扰110是违法行为,对拨打110取乐、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及报假警等行为,公安机关将按照法律有关规定,依法进行查处。

警方也呼吁广大家长,切忌用警察吓唬孩子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好家中的未成年子女,有困难要寻求警方帮助,但要杜绝报假警等违法行为的发生,让警方能在第一时间赶赴需要帮助的群众身旁。

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民警 刘井发

恐惧紧张可导致“泛化”现象

长期拿警察来吓唬孩子,会让有的孩子恐惧、紧张情绪不断叠加,只要看到警察就会莫名恐惧、紧张。如果这种情绪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泛化”现象,即凡是自己感觉害怕的人或事,都会出现这样的情绪体验,更有甚者,可能会出现幻听等症状。

长期处于恐惧中的孩子,在情绪上极易紧张、焦虑,有的孩子可能有很大的无力感,而有的孩子则可能出现攻击性。在行为上,有的孩子可能容易沉默、不爱说话,有的孩子可能好动、好打人、摔东西、破坏物品等。在身体上,有的孩子可能会经常因紧张而导致睡眠不佳、胃口不好、饭量小。成年后,有的人可能会出现胆怯、懦弱的人格特征,有的人则可能会出现冲动、易怒的人格特征。

此前我接触过一个案例,一个15岁女孩,父母在外打工,女孩小时候由奶奶抚养。奶奶经常给她讲鬼故事,奶奶说话的语气语调及行为也让孩子感受到恐惧和紧张。与奶奶一起的几年内,女孩这种恐惧和紧张不断加强,以至于后来一提到奶奶,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紧张感。中考前,由于升学压力,女孩潜在的恐惧紧张情绪被激发,情绪加重,就出现了“泛化”现象,形成了条件反射,一恐惧、紧张就想到所谓的鬼,无法继续学业。

这都是借助具象化的人或物或具有一定威慑力的东西,来制止孩子的行为。这种教育方式处理不当的话会形成一定的“链接”,从而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印刻效应。例如说利用警察的约束力和威慑力来吓唬孩子,一旦处理不好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下意识的躯体反应,一看到警察就发慌、手心出汗、心跳加速、主动躲避等,这都是不利的方面。

对此,家长应该客观告诉孩子警察的作用、任务,明确哪些事可以找警察,哪些事找家长,哪些事自己做,训练孩子分辨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家长要提升教育能力,增强教育智慧,培养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技巧、方法,承担起教育责任,用耐心、爱心、恒心培养孩子。家长不要用简单、粗暴方式对待孩子,更不要在教育中信口开河误导孩子,避免给孩子带来早期伤害而影响未来人生。

重庆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 童新

学会求助并非是处处依赖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碰见家长采取两种极端的教育方法,其实都有失偏颇。

第一种教育方式是利用警察恐吓管束孩子,或者利用老师吓唬孩子,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对警察或老师产生惧怕心理。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孩子,比如受同学欺负了却不敢告诉老师,怕老师会批评自己;学习上遇到不会的知识也不敢求助老师,最后影响学习。

而另一种教育方式则是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求助警察求助老师。校园里,有的学生遇到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的小事也找老师。比如,铅笔断了找老师,橡皮丢了找老师,其实这些问题完全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

如果家长将孩子遇到的问题都抛给老师,孩子就会缺乏独立,遇到问题不主动自觉思考解决方法,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这对孩子的独立发展并不利。

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高希连

家长尽量不要借助警察的角色来教育孩子,应耐心地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首先,耐心地听孩子讲述遇到的问题,耐心地观察孩子可能遇到的问题;其次,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分析问题,明辨是非,分清轻重,什么情况下是需要帮助,而什么情况下是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什么样的事情是社会或学校不允许的、会受到惩罚的,什么事情是社会或学校所允许或者鼓励的;最后,家长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家长在遇到问题时是如何处理的,孩子一定会模仿,因此家长在处理问题时应该积极妥善,对孩子既有言传也有身教,这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完整的。

总之,家长要担负起家庭教育的首要责任,教会孩子明辨是非,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家长有耐心才会给孩子安全的心理和更好的家庭教育。

全国优质课大奖赛获奖者 董龙龙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