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名片背后可敬的人

2017-07-03 17:22:02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res02_attpic_brief.jpg

从高空俯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 资料图片

res04_attpic_brief.jpg

2017年即将通车的港珠澳大桥跨过珠海,连接澳门半岛,通向香港大屿山。图为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项目施工现场。资料图片

res06_attpic_brief.jpg

2017年6月21日,技术人员在昌吉—古泉特高压输电工程安徽铜陵境内的铁塔上进行设备安装作业。陈晨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res08_attpic_brief.jpg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 李隽辉 摄/光明图片

res10_attpic_brief.jpg

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首发。本报记者 蒋新军 摄/光明图片

res12_attpic_brief.jpg

2017年5月5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升空。钱佰华 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res14_attpic_brief.jpg

2016年7月3日,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顺利完工。邓刚 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res16_attpic_brief.jpg

2014年5月,西藏扎墨公路正式升级为国道。陈伟斌 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res18_attpic_brief.jpg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现场。资料图片

【砥砺奋进的五年·中国新名片】

“大飞机”翱翔,“墨子号”升空,“蛟龙号”探海,“复兴号”驰骋;中国路四通八达,中国桥飞架南北,京南大地上的新机场,犹如凤凰般展翅欲飞……

在砥砺奋进的五年里,一张张中国新名片惊艳世界。在这些新名片的背后,有着一群可爱又可敬的人,奉献着他们的青春、智慧和汗水。

6月的清晨,阳光照耀下的伶仃洋面,碧波荡漾,浩浩汤汤。

记者跟随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经理林鸣,乘坐“振交四号”船前往正在施工中的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

7年里,林鸣不知道多少次来到工程现场,早已习惯了乘船的颠簸。平时,他经常会茶饭不思、睡眠不好,脑海里全是工程遇到的挑战,就连跑步时思考的也是工程,“这些挑战逼着我们进行创新,甚至是在痛苦之下进行创新”。

在林鸣的带领下,一个大部分由“80后”组成的团队,夜以继日、攻坚克难,在6.7公里长的岛隧工程中,集成了几百个创新专利,创造了“海底穿针”“海底绣花”等多个工程奇迹。

他们坚守着、探索着,日复日、年复年,与船,与海,与隧道,与人工岛相伴。茫茫伶仃洋上,他们书写着让人难忘的故事。

来自云南大理的张怡戈,是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一工区副经理。从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成岛至今,他已经在岛上工作生活6年了,平时就住在岛上的集装箱里。6年里,他只回过一次云南老家。他说:“小孩今年上一年级了,我很想他,但在外面干工程就要放弃一些东西。”

杨永宏是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经理部的一名副总工程师。他告诉记者,每当回想起来,大桥就像他和“战友”们培养的孩子一样,这里的每个细节、每次喜悦、每场辛酸,都让他们铭记于心,化作一笔笔财富。有时,他们也流下眼泪,但更多的是成功后流下的幸福眼泪。

林巍、冀晋、林彦臣、刘经国、陈立通……在这个年轻的团队中,有的刚毕业不久就来到这里,一干就是好几年。“我们最大限度做到最好,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心里都有底气。”冀晋说。

在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施工现场,记者遇到了64岁的日本专家花田幸生。他参与了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全程,对港珠澳大桥以及中国桥隧建设水平由衷感佩。在交谈中,他曾多次伸出大拇指,称赞说“No.1”。在他看来,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师团队充满活力、充满希望,“和他们合作相处让人觉得很愉快”。

的确如此,让人称赞的不仅是中国的超级工程,还有超级工程背后的团队,那群可爱又可敬的人。

5月5日,承载着几十年航空梦想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引起世界瞩目。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说,飞机设计研制是一项科技攻坚的大型工程,中国商飞公司团队实现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涉及气动技术、新材料、强度设计等,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被誉为“天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由最初不到5人的研究小组发展到上百人团队,凝聚了国内100多家参建单位的力量,在口径、灵敏度、分辨率、巡星速度等关键指标上超越国外同类望远镜,实现了大科学工程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和他的团队,怀揣“核电强国梦”,通过自主创新打响了中国核电的品牌;“长征”“神舟”“嫦娥”“北斗”背后的团队,探索太空,彰显了中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力量……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每一张中国新名片的背后,都有勤奋、创新、合作的团队,他们在各个领域创新突破,实现跨越发展,甚至进入“无人区”,成为世界引领者。他们,是一群可爱又可敬的人。(记者 刘坤)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2日 11版)

责编:侯兴川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