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国 维护公平正义

2017-06-17 08:22:52来源:海外网
字号: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新时代。

放在“四个全面”中来把握

2017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政法大学,他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习近平的讲话,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上,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宣告“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到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从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到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崇尚法治、践行法治,形成了一系列建设法治中国的新理念,有力指导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时间往前回拨。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这是第一次专题研究依法治国的中央全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要准确理解全面依法治国,还要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把握。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制度基础和法治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成就丰硕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中,全面依法治国在各领域各环节深入推进,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展开,法治的引领和保障,确保了中国的发展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实现新跨越。5年来,共制定或修改法律48部、行政法规42部、地方性法规2926部、规章3162部,同时通过“一揽子”方式先后修订法律57部、行政法规130部,启动了民法典编纂、颁布了民法总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备;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建设获得显著成效。

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大潮涌起,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司法责任制改革推开,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干预司法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设立,实行了立案登记制,废止了劳教制度,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得到坚决纠正,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一系列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举措相继推出,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

而今,法治建设格局清晰成型,一批良法、善法密集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司法改革和公正司法书写新篇章,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推动尊法守法日益成为全民共同行动,全面依法治国的各个环节,都积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

法治精神成为共同遵循

2016年2月2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二楼东大厅,国徽高悬,五星红旗鲜艳夺目,宣誓台上摆放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新任命的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委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6名国家工作人员,在这里进行庄严隆重的宪法宣誓。而在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举行6次宪法宣誓仪式,组织新任命的23名国家工作人员进行了宪法宣誓。

这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的范例。

站在新的起点上,法治信仰的基石更加牢固。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充分彰显,法治精神正在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

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多个民生领域得到依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更严密的维护,法治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呼格案等一批冤错案依法得到纠正,法治力量进一步彰显;一大批基层矛盾纠纷纳入法治轨道并妥善解决,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进一步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社会厉行法治、诚信守法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作为治国之重器,法治正在为社会繁荣发展、国家长治久安带来强大持久的动力。(本报记者 叶晓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6月17日 第 01 版)

责编:夏丽娟、海客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