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对接“一带一路” “定制”培养国际人才

2017-05-16 21:39:00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摘要:(记者 许婧)“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针对沿线国家的优秀人才,上海高校不断培养人才、贡献智慧,“度身定制”了系列精准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来自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在上海42所高校(科研机构)就读的6万余名外国留学生中,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1.6万余名,占来沪留学生总数的26.6%。

中新网上海5月16日电 (记者 许婧)“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针对沿线国家的优秀人才,上海高校不断培养人才、贡献智慧,“度身定制”了系列精准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16日发布消息称,该校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研究院开设了“一带一路”卫星导航与遥感留学生项目,打造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环境发展人才需求,培养卫星导航与遥感信息技术领域素质全面、具备一定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该项目将重点与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上海北斗西虹桥基地开展学生实践与实训合作,在课程培训和教学上注重教学与实践双结合。目前,招生工作已启动,有十几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提出申请。

当天,上海交大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研究院院长、“一带一路”卫星导航与遥感留学生项目负责人郁文贤教授表示,卫星导航和遥感是中国服务世界的重要技术领域,北斗全球系统已经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上海交大开设这一领域的国际留学生项目,就是希望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共同体高端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做出贡献。

从2015年起,上海实施留学上海“一带一路”教育项目,资助“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政治精英、行业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人才来上海高校学习进修,接受专业和职业技术培训。

来自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在上海42所高校(科研机构)就读的6万余名外国留学生中,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1.6万余名,占来沪留学生总数的26.6%。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高端实践型人才。就在本月,上海电力学院成立全球首个“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国际人才培养基地,致力为“新丝路”培育和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光明使者”。

过去5年中,中国在海外投资及建设的发电厂、电网项目已仅次于高铁成为第二大热点项目——中国国有企业在27个国家已完工、开始修建或宣布修建计划的燃煤电厂达92座,对海外燃煤电厂的投资已高达380亿美元,还宣布再开展总价值720亿美元的项目计划。

与此相对,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缺电状况严重,有些国家首都用电旺季也缺电,甚至连开电扇也由此受限,因此对电力产业与人才需求极其旺盛。

上海电力学院校长李和兴说,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和国际合作特色,今后学校将积极探索与企业共建,强化国际化合作兴校,推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科研、学科和平台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办学经验。

早在今年3月,首届纺织服装产业“一带一路”产能国际合作高级研修班在东华大学开班,来自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乌兹别克斯坦、阿尔巴尼亚等国家的20名纺织企业高管、相关机构高级工程师等,围绕纺织行业发展前沿和国际合作形势、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现状与展望等内容深入研讨。

作为2016年中国纺织业产能合作的热点国别,埃塞俄比亚驻沪总领事穆勒·塔瑞肯·埃德雷表示,他相信培训不仅对学员的未来有积极作用,还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有实质贡献。(完)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