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财经:人工智能或成“就业杀手”,人类饭碗将不保?

2017-03-18 21:11:16来源:海外网
字号:

麻辣财经

“人类制造了那么多机器人,个个都身怀绝技,你说人类会不会有一天毁在它们手里?”麻辣财经的一位“麻小”担心的话刚说出口,立刻就遭到麻辣姐们的围攻,认为他是大片看多了。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还真不少!

工业革命一向被认为是人类的福音。然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焦虑。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会否全面替代人类就业,会不会像好莱坞大片中描述的那样,人工智能的终极结果就是机器侵犯甚至消灭人类?自从阿尔法狗战胜了围棋大师,这种焦虑就与日俱增。

世界经济论坛在2016年初预测,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全球500万个工作岗位被机器人替代。

花旗银行和牛津大学也在2016年预测,未来中国77%、印度69%、美国47%的就业岗位都有可能被机器人代替。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ngus Deaton(安格斯·迪顿)更是公开表示,对美国就业而言,机器人的威胁远甚于全球化。因为机器人和自动化的增长,可能会消灭全球各地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

这些权威机构、权威专家是危言耸听吗?在18日举行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麻辣财经采访整理了各路大咖的观点,看看新科技革命对人类而言,究竟是福是祸?

“机器换人”,会导致就业大幅减少吗?

“人工智能时代,制造业由工业经济时代的标准化设计、批量化生产、同质化消费,转向智能经济时代的定制化设计、单件小批量生产和个性化的消费。多余消耗将被剔除,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将大幅提升。”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说。

WechatIMG10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 高红卫

在高红卫看来,始自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其实是全球性同质化产能过剩造成的,无法通过产能转移或贸易保护来解决。当人们告别衣食住行的短缺时代后,只能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来满足人们安康乐知的需求,从而化解此轮经济危机。而满足安康乐知的需求,势必催生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

强生公司董事长亚历克斯· 戈尔斯基也认为,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新的市场蓝海,还有新的生存希望。“新技术给所有人打开了一扇大门,比如像癌症、阿兹海默症等不治之症可能将有治愈的机会,让我们可以活得更健康、更清醒。”

沃尔沃集团总裁马丁·伦德斯泰特也认为,“新技术让每一个硬件都可能变成生产力,从而大大提高生产率,降低消耗。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去拥抱它,不该抵制。”

WechatIMG12

特斯拉全球总裁 乔·麦克尼尔

特斯拉汽车公司全球总裁乔·麦克尼尔,每天开车上班路上,90%的时间都是自动驾驶。在他看来,不要过于强调新技术对就业的威胁,反而要关注机器替代的是怎样的岗位。

“即便人工智能代替了一些岗位,我们也不要太过强调这种威胁。实际上,机器替代的很多岗位职业风险很高,比如重物装卸、高空作业,用‘机器换人’才能真正提升岗位安全。”乔·麦克尼尔举例。30年前,我们需要大量电话接线人员,这一工种现在被机器取代了,但是原来的接线员们可以在呼叫中心找到新工作。

“有的人可能会对人工智能产生恐惧,因为有人说人工智能会代替很多工作岗位。但是我想说,技术在颠覆传统产业的同时,也会创造新供给。”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认为,总的来说,人工智能对于整个人类是一个福音。比如,在医疗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就会造福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人工智能还能提升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安全性。

人工智能不仅提供新供给,也提供新就业机会,甚至是创业机遇。“过去10年,世界上就业机会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就是应用开发。”蒂姆·库克回忆,10年前,市场上基本上找不到应用开发人员,但现在,仅在苹果平台上,就有200万中国的开发人员。“一夜之间,你就可以从一个打工者变为一个创业者。”

数字化带来威胁,需缓解“掉队者”焦虑

既然人工智能已经在日常生活广泛应用,又有这么多好处,为啥大家还会忧心忡忡?原因在于,已经出现的“机器换人”,让不少人担心自己的饭碗被机器抢走。例如浙江嘉兴市,仅过去四年,就有6324家企业实施了“机器换人”;在广东东莞,过去三年实施的“机器换人”专项行动,也替代了约7.8万人工岗位。

“我们不应该只因为阿尔法狗战胜了人类,就很恐慌。机器智能达到人的智能水平,距离还很遥远。”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也是乐天派。他说,联想工厂自动化的水平越来越高,劳动力可能会减少。但与此同时,电话中心的就业在增长。这些工作人员并不需要太高学历,经过岗位培训,就可以给客户提供很好的服务。

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董事长熊群力看来,现在还是浅智能时代,我们还有伦理、法律来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需要过分担忧。“新技术对劳动者构成了挑战,也带动了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为此,我们特别成立了电科大学,举办了全国性的技能竞赛,就是让工人尽快学习如何适应并引领人工智能。”

实际上,并非所有人都持乐观态度。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董事长克里斯托弗·拜尔就认为,数字化的转型绝不容易,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德国,都需要避免数字化带来的威胁。首当其冲的,是要完善相应的公共政策和产业政策,以缓解“掉队者”的焦虑。

“当新技术革命浪潮广泛席卷中国制造业时,一大批教育程度较低、学习能力较低的人群,该如何就业?公共政策需要来预防和解决这个关乎公平和收入的问题。”克里斯托弗·拜尔建议,不妨通过医疗和养老,比如增加护工岗位,来吸纳就业。

“比尔·盖茨建议征收机器人税,是一种可能。决策者需要确定一种激励机制,在鼓励创新、迎接变革的同时,要兼顾低收入、低学习能力群体的利益。” 克里斯托弗·拜尔认为。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就业岗位具有怎样的特点。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具备了很强的人文精神,才能很好地适应未来世界。”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说,教育系统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改变教育的传统做法,把教育重点从内容的传输转向赋予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陆娅楠)


责编:刘子源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